|  | | 拼音:yuān | 四角码:32100 |  | 部首:氵 | 总笔画:12 | 部首外:8 |  | 98五笔:ijgg | 86五笔:ithh | 郑码:vnd |  | 统一码:6DF5 | 仓颉:elxl | 笔顺:441312155212 | 
 | 
 异体字:渊 囦 渁 渆 㴊 灁 㶜 渕 𠀯 𣶒 𠝃 𡆼 𡇋 𢏮 𣴺 𣴸 𣷬 𣾬 𤀵 𫞘「淵」基本解释
● 淵
  yuān  ㄩㄢˉ
 1. 深水、深潭。如: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史記·卷八十四·屈原賈生傳》太史公曰:“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
 2. 根源、本源。如:淵源。《新唐書·第五琦傳》:“今之急在兵,兵彊弱在賦,賦所出以江、淮為淵。”
 3. 人或物聚集的地方。如:罪惡之淵藪。《後漢書·文苑傳·杜篤》:“略荒裔之地,不如保殖五穀之淵。”
 4. 姓。如春秋時齊國有淵秋。
 5. 深。如:學問淵博。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三上·粵西遊日記一》:“其右有潭,淵黑一如獺子潭,而宏廣更過之,是名龍江。”
【淵】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
「淵」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 工具书 | 影印版 | 备注 | 文字版 | 
| 中华字海 | 第555页 | 第14字 |  | 
| 汉语大字典 | 第1801页 | 第1字   第3卷 |  | 
| 汉语大词典 | 第7939页 | 第5卷 1484 | 文字版 | 
| 现代汉语词典 | 第1597页 | 
| 新华字典 | -- | 
| 字 源 | 第984页 | 文字版 | 
| 中华大字典 | 第1022页 | 第11字 |  | 
| 康熙字典 (内府) | 第1508页 | 第2字 | 文字版 | 
| 康熙字典 (同文) | 第632页 | 第8字 | 文字版 | 
| 康熙字典 (标点) | 第579页 | 第14字 |  | 
| 异体字 | 𣶒𠝃囦𡆼𡇋𣴸𣴺渆㴊渁详情 | 
| 说文解字注 | 第2200页 |  | 文字版 | 
| 说文解字 (陈刻本) | 第449页 |  |  | 
| 说文解字 (孙刻本) | 第389页 |  | 文字版 | 
| 说文解字 (日藏本) | 第380页 | 左栏 |  | 
| 说文解字 (汲古阁) | 第728页 |  | 文字版 | 
| 说文系传 | 第881页 |  |  | 
| 说文解字句读 | 第1560页 |  |  | 
| 说文解字义证 | 第3845页 | 下翻1到3页 |  | 
| 说文解字今释 | 第1548页 |  |  | 
| 汉字源流字典 | 第1320页 |  |  | 
| 王力古汉语字典 | 第613页 | 第2字 |  | 
| 故训汇纂 | 第1290页 | 第5字 |  | 
| 经籍籑诂 | 第2171页 下平聲,一先(韻目第2142頁) 第2226页 下平聲,一先,補遺(韻目第2212頁)
 
 | 文字版 
 | 
| 古文字诂林 | 第7058页 | 9 冊,第 109页 |  | 
| 说文解字诂林 | 第10930页 | 补遗:176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