鉈〔铊〕《説文》:“鉈,短矛也。从金,它聲。”(一)shī(又读shé) 《廣韻》式支切,平支書。又視遮切,《集韻》施智切。歌部。矛。也作“鍦”。《説文·金部》:“鉈,短矛也。”段玉裁注:“《方言》曰:‘矛,吴、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間謂之鍦。……’按:‘鍦’即‘鉈’字。……《晋書》:‘丈八鉈矛左右盤。’”《集韻·寘韻》:“鍦,或作鉈。”(二)yí同“匜”。古代一种盛酒或水的器具。郭沫若《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新鄭古器之一、二考核》:“匜……亦可作鉈。”《史頌匜》銘:“史頌作鉈。”《衡邑𢦏白匜》銘:“隹衡邑𢦏白自作寶鉈。”《明史·孟一脈傳》:“周鼎、商彝、秦鉈、漢鑑,皆搜求於海内。”(三)tuó(1)一种装置在转轴上的铁质圆形工具。用于切割,碾磨玉料。如:铡铊;勾铊;轧铊。(2)秤锤。《清史稿·食貨志四》:“又掣摰三大弊:一,加鉈之弊;一,坐斤之弊;一,做斤改斤之弊。”田间《赶车传·金不换·序》:“月亮当银钩,太阳当金铊,长城当大秤,稻谷堆如山。”(四)tā化学元素。稀土元素之一。符号Tl,原子序数81。白色,在空气中变成暗色,质地很软。易溶于硝酸,不溶于碱。用来制造光电管、低温温度计,光学玻璃等。铊的化合物有毒,用于医药。(新拉thallium)【鉈】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