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輾汉字](Images/guozi/zi/8F3E.gif) | 拼音:zhǎn,niǎn | 四角码:57032 | 部首:車 | 总笔画:17 | 部首外:10 | 98五笔:lnae | 86五笔:lnae | 郑码:fkeh | 统一码:8F3E | 仓颉:jjstv | 笔顺:12511125131221534 |
|
异体字:辗 碾 𨋚 𣡃 𥗷「輾」基本解释
輾
〔辗〕
(一)zhǎn 《廣韻》知演切,上獼知。元部。
(1)〔輾轉〕也作“展轉”。卧不安席貌。《廣韻·獮韻》:“輾,輾轉。”《詩·周南·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鄭玄箋:“卧而不周曰輾。”陸德明釋文:“輾,本亦作展。吕忱從車、展。”朱熹注:“輾者,轉之半。轉者,輾之周……皆卧不安席之意。”宋王安石《夜夢與和甫》:“中夜遂不眠,輾轉涕流離。”清和邦額《夜譚隨録·倩霞》:“林拜受而寤,不解何意,輾轉不能復寐,披衣待曉。”
(2)转;回转。《玉篇·車部》:“輾,轉也。”宋葛長庚《中秋月》:“千崖爽氣已平分,萬里青天輾玉輪。”《徐霞客遊記·遊黄山日記》:“俯窺輾顧,步步生奇。”
(3)姓。《廣韻·獮韻》:“輾,複姓。後魏輾遟氏,改為展氏。”《字彙補·車部》:“輾,代北複姓輾遟氏,後改輾氏。”
(二)niǎn ㊀《集韻》尼展切,上獼娘。
(1)同“碾”。碾压。《集韻·𤣗韻》:“𨋚,《説文》:‘轢也。’或从展。”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乾部》:“𨋚,字亦作碾、作輾。”南朝梁王訓《奉和率爾有詠》:“簡釵新輾翠,試履逆垣牆。”唐白居易《賣炭翁》:“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郭沫若《远眺》:“鸟道盘松岭,胶轮辗玉虹。”
(2)方言。追赶。清嘉慶年修《東臺縣志·方言》:“逐人而驅之曰輾。”
㊁《廣韻》女箭切,去線娘。
把糙米加工成熟米的工具。后作“碾”。《廣韻·線韻》:“輾,水輾。”《農政全書·農器·圖譜三》:“《後魏書》曰:‘崔亮在雍州,讀《杜預傳》,見其為八磨,嘉其有濟時用,因教民為輾。’今以糲石,甃為圓槽,周或數丈,高逾二尺。中央作臺,植以簨軸,上穿幹木,貫以石碢。有用前後二碢相逐,前備撞木,不致相擊。仍隨帶攪杷,畜力挽行。循槽轉輾,日得米三十斛。近有法製輾槽,轢米特易,可加前數,此又輾之巧便者。”也指把糙米加工成熟米的过程。《集韻·綫韻》:“輾,轉輪治穀也。”
【輾】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
「輾」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工具书 | 影印版 | 备注 | 文字版 |
中华字海 | 第1364页 | 第20字 | |
汉语大字典 | 第3787页 | 第11字 第6卷 | |
汉语大词典 | 第13830页 | 第9卷 1313 | 文字版 |
现代汉语词典 | 第1636页 第948页 |
新华字典 | -- |
字 源 | -- | |
中华大字典 | 第2408页 | 第26字 | |
康熙字典 (内府) | 第2987页 | 第20字 | 文字版 |
康熙字典 (同文) | 第1247页 | 第16字 | 文字版 |
康熙字典 (标点) | 第1229页 | 第22字 | |
异体字 | 𣡃𥗷𨋚辗![](Images/guozi/ytzi/17079.png) 详情 |
说文解字注 | -- | | |
说文解字 (陈刻本) | -- | | |
说文解字 (孙刻本) | -- | | |
说文解字 (日藏本) | -- | | |
说文解字 (汲古阁) | -- | | |
说文系传 | -- | | |
说文解字句读 | -- | | |
说文解字义证 | -- | | |
说文解字今释 | -- | | |
汉字源流字典 | 第1708页 | | |
王力古汉语字典 | 第1406页 | 第4字 | |
故训汇纂 | 第2261页 | 第4字 | |
经籍籑诂 | 第5202页 上聲,十六銑(韻目第5146頁) 第7473页 去聲,十七霰(韻目第7418頁) 第5251页 上聲,十六銑,補遺(韻目第5222頁)
| 文字版 文字版
|
古文字诂林 | -- | | |
说文解字诂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