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钻〕《説文》:“鑽,所以穿也。从金,贊聲。”(一)zuàn 《廣韻》子筭切,去换精。元部。(1)穿孔的器具。如:电钻;钻头。《急就篇》:“鐵鈇鑽錐釜鍑鍪。”顔師古注:“鑽,所以穿通也。”《説文·金部》:“鑽,所以穿也。”徐灝注箋:“此謂鑽鑿之器。”《字彙·金部》:“鑽,穿物之錐也。”《管子·輕重乙》:“一車必有一斤、一鋸、一釭、一鑽、一鑿、一銶、一軻,然后成為車。”宋蘇軾《白鶴山新居》:“豐我粲與醪,利汝椎與鑽。”明羅頎《物原·器原》:“軒轅作鋸、鑿,般作鉋、鑽、櫽括。”(2)古代施行膑刑的刑具,因指膑刑,即钻去膑骨。《國語·魯語上》:“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鑽笮。”韋昭注:“鑽,臏刑。”《漢書·刑法志》:“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鑽鑿。”顔師古注:“鑽,鑽去其臏骨也。”(3)金刚钻(即钻石)的简称。《正字通·金部》:“鑽,金剛鑽。”清陳倫炯《海國聞見録·東南洋記》:“鑽有五色,金、黑、紅者為貴……各番以為首寶,大如棋子,值價十萬餘兩。”鲁迅《准风月谈·男人的进化》:“这些圈儿环儿,大都已经变成了金的银的,镶上了珍珠宝钻。”(二)zuān(又读zuàn) 《廣韻》借官切,平桓精。元部。(1)穿刺;打孔。《爾雅·釋木》:“樝棃曰鑽之。”邢昺疏:“恐有蟲,故一一鑽看其蟲孔也。”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八十五:“鑽,《考聲》:‘刺也’……《古今正字》:‘穿也。’”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金部》:“鑽,本是器名,因之謂穿亦曰鑽。”《論語·陽貨》:“鑽燧改火。”《宣和遺事》前集:“師師説道傷心處,賈奕心如萬刀鑽。”《大别山老根据地歌谣选·妇女诉苦歌》:“又钻耳,又缠足,失掉人的形。”又镌凿。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三十三引顧野王曰:“鑽謂鐫鑿也。”(2)引申为朝前冲;进入;穿过。宋蘇軾《戲贈虔州慈雲寺鑑老》:“窗間但見蠅鑽紙,門外惟聞佛放光。”《中國歌謡資料·義和團歌謡資料》:“還我江山還我權,刀山火海爺敢鑽。”茅盾《雾》:“渐渐地太阳光从浓雾中钻出来了。”(3)钻研;穷究义理。《論語·子罕》:“仰之彌高,鑽之彌堅。”邢昺疏:“鑽研求之則益堅。”晋郭璞《爾雅序》:“(璞)少而習焉,沈研鑽極,二九載矣。”谢觉哉《观花小记·赠重庆青年的诗》:“理越钻越深,劲越干越大。”李劼人《大波》第二部第八章:“但从不像今天晚上问得这样钻,大去处问,小去处也问。”(4)投机钻营。明李翊《俗呼小録》:“干求請托謂之鑽。”《文選·班固〈答賓戲〉》:“商鞅挾三術以鑽孝公,李斯奮時務而要始皇。”李周翰注:“鑽者,取必入之義也。”宋蘇軾《和錢安道寄惠建茶》:“收藏愛惜待佳客,不敢包裹鑽權倖。”茅盾《路》一:“入党政界罢?不但要人汲引,并且也得会拍会钻。”(5)矛;矢镞。《方言》卷九:“鑽謂之鍴。”錢繹箋疏:“此釋矛之小者也。”《史記·禮書》:“宛之鉅鐵施,鑽如蠭蠆。”司馬貞索隱:“鑽謂矛刃及矢鏃也。”(6)用火爇荆菙灼,特指钻龟甲卜吉凶。《正字通·金部》:“鑽,鑽☀甲卜吉凶。”《莊子·外物》:“乃刳☀,七十二鑽而无遺筴。”郭慶藩集釋引司馬云:“鑽,命卜,以所卜事而灼之。”《荀子·王制》:“鑽☀陳卦。”楊倞注:“鑽☀,謂以火爇荆菙灼之也。”唐盧仝《觀放魚歌》:“聖神七十鑽,不及泥中鰌。”(7)通“攢(cuán)”。聚。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三十一:“鑽,經作攢。攢聚也。”《字彙補·金部》:“鑽,與攢同。聚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鑽羅列聚叢以蘢茸兮,衍曼流爛壇以陸離。”按:《漢書·司馬相如傳下》“鑽”作“攢”。《後漢書·班彪傳附班固》:“列刃鑽鍭。”李賢注:“《蒼頡篇》曰:‘攢,聚也。’‘鑽’與‘攢’通。”明湯顯祖《南柯記·卧轍》:“白頭紗帽保平安,職掌批行和帶管,有的錢鑽。”(8)通“劗”。剪。《文選·左思〈魏都賦〉》:“或魋髻而左言,或鏤膚而鑽髮。”李善注:“《漢書》淮南王曰:越,鑽髮文身之人。張揖以為古翦字也。”按:《漢書·嚴助傳》引淮南王上书“鑽”作“劗”。(9)姓。《姓觿·寒韻》:“鑽,《吕覽》有鑽荼,注云:魏惠王將。”【鑽】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