譸《説文》:“譸,詶也。从言,壽聲。讀若醻。《周書》曰:‘無或譸張為幻。’”(一)zhōu 《廣韻》張流切,平尤知。幽部。(1)〔譸張〕也作“侜張”。欺诳。《玉篇·言部》:“譸,譸張,誑也。”《書·無逸》:“古之人猶胥訓告,胥保惠,胥教誨。民無或胥譸張為幻。”孔傳:“譸張,誑也。”《世説新語·雅量》:“汝故是吴興溪中釣碣耳,何敢譸張!”明黄道周《論陳新甲疏》:“中外譸張,幾易鹿馬之形。”也单用。宋梁安世《秦碑一紙並古詩呈王梅溪太守》:“吾意此如鍾乳穴,民昔畏擾相譸欺。”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録一·五行》:“羯胡據中土,黄冠譸愚氓。”(2)诅咒。《説文·言部》:“譸,詶也。”段玉裁注:“詶,詛也,則譸亦詛也。”(二)chóu 《集韻》陳留切,平尤澄。(1)同“㿧”。代词。表示疑问,相当于“谁”。《集韻·尤韻》:“𤾊,《説文》:‘詞也。’引《虞書》:‘帝曰:𤾊咨。’或作㿧、譸。”(2)通“籌”。忖度。《後漢書·虞詡傳》:“以詡譸之,知其無能為也。”李賢注:“譸,當作籌也。”【譸】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