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处
《韩非子·难一》:“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词条 | 兵不厌诈 |
释义 | 兵不厌诈[ bīng bù yàn zhà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出 处《韩非子·难一》:“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例 句打仗就是要战胜敌人,~,敌人越骂我们狡猾,越说明我们做得对极了。 近反义词 兵不厌权纵横捭阖不宣而战 先礼后兵堂堂正正 典 故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 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重耳说:“美女、绸缎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方再交手。”,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 当时,楚国联合了陈、蔡等国,兵力强;晋国联合了齐、宋等国,兵力弱。应该怎样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晋国取胜后,与齐、鲁、宋、郑、蔡、莒、卫等国会盟,成为诸侯霸主。 成语接龙诈痴佯呆呆头呆脑脑满肠肥肥头大耳耳目一新新故代谢谢馆秦楼楼船箫鼓鼓旗相当当轴处中中冓之言言谈林薮薮中荆曲曲学阿世世道人心心安理得得失成败败将残兵兵多将广广庭大众众怨之的的一确二二缶锺惑惑世盗名名落孙山山栖谷隐隐鳞戢羽羽翼已成成风之斫斫轮老手手挥目送送往劳来来者不善善门难开开花结实实逼处此此恨绵绵绵力薄材材疏志大大同小异异木奇花花残月缺缺衣少食食不充口口出狂言言若悬河河鱼腹疾疾走先得得马折足足踏实地地崩山摧摧心剖肝肝胆涂地地瘠民贫贫困潦倒倒持泰阿阿谀逢迎迎奸卖俏俏成俏败败俗伤风风骨峭峻峻宇雕墙墙面而立立身扬名名山胜水水枯石烂烂熳天真真刀真枪枪烟砲雨雨旸时若若明若暗暗淡无光光阴如箭箭在弦上上窜下跳跳梁小丑丑态百出出没不常常胜将军 兵不厌诈,汉语成语,出自《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指用兵作战不排斥运用诡变、欺诈的策略或手段克敌制胜,也指用巧妙的手段骗人。 英文翻译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