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静偏僻。
幽隐,潜藏。
汉 张衡 《应间》:“及津者风攄,失涂者幽僻,遭遇难要,趋偶为幸。”
幽静而偏僻。
《北齐书·陆法和传》:“此寺幽僻,可以免难。”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此鼓或埋於土中,或沦於水滨,或隐蔽於幽僻之地。”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四折:“我将这个死尸埋在这幽僻去处。” 朱自清 《荷塘月色》:“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幽僻,汉语词汇,出自《应间》,释义为幽隐、潜藏。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