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稻 | ||||||||||||||||||||||||||||||||||||||||||||||||||||||||||
释义 |
常通標 稻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稻 dàoㄉㄠˋ ◎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實稱“稻穀”,去殼後稱“大米”。有水稻、旱稻之分。通常指水稻:~子。~草。~米(亦稱“大米”)。~糠。 英語 rice growing in field, rice plant 德語 Reis(Bio) 法語 riz,paddy 稻 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 稻dào 〈名〉 (1) (形聲。從禾,舀( yǎo)聲。本義:水稻) 同本義 [rice] 其谷宜稻。——《周禮·職方氏》 浸彼稻田。——《詩·小雅·白華》 (2) 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溫暖氣候下廣泛栽培,種子用作人類主食,穀殼和其它副產品可飼養家畜,稻稈用來造紙。分水稻和旱稻,通常指水稻。子實叫穀子,碾制去殼後叫大米。有糯稻、粳稻、秈稻之分。古以粘者爲稻,不粘者爲粳 常用詞組 稻草稻草人稻穀稻田稻子 稻 國語辭典名
【午集下】【禾】稻·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0 稻 《康熙字典》【午集下】【禾】稻·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0 【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杜皓切,𠀤音道。【說文】稌也。【韻會】有芒穀,卽今南方所食之米,水生而色白者。【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稻曰嘉蔬。【詩·豳風】十月穫稻。【周禮·地官·稻人】掌稼下地。【疏】以下田種稻,故云稼下地。【史記·夏本紀】禹令益予衆庶,稻可種𤰞濕。【爾雅翼】稻,米粒如霜,性尤宜水,一名稌。然有黏,有不黏,今人以黏爲稬,不黏爲秔。 又有一種曰秈,比於秔小,而尤不黏,其種甚早,今人號秈爲早稻,秔爲晚稻。【六書故】稻性宜水,亦有同類而陸種者,謂之陸稻。記曰:煎醢加於陸稻上,今謂之旱稜。南方自六月至九月穫,北方地寒,十月乃穫。 又姓。【何氏姓苑】今晉陵人。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琅琊郡有稻縣。 又【集韻】土皓切,音討。秔也。關西語。 又叶徒苟切。【詩·豳風】十月穫稻,爲此春酒,以介眉壽。 又叶徒故切,音度。【易林】蝗齧我稻,驅不可去。實穗無有,但見空藳。 【卷七】【禾】 稻 《说文解字》【卷七】【禾】 『說文解字』 稌也。从禾舀聲。徒皓切 『說文解字注』 (稻)稌也。今俗㮣謂黏者不黏者。未去穅曰稻。稬稻、秈稻、秔稻皆未去穅之偁也。旣去穅則曰稬米、曰秈米、曰秔米。古謂黏者爲稻。謂黏米爲稻。九穀攷曰。七月詩。十月穫稻。爲此春酒。月令。乃命大酋。秫稻必齊。內則、襍記並有稻醴。左傳。進稻醴粱糗。是以稻爲黏者之名。黏者以釀也。內則。糝酏用稻米。籩人職之餌餈。注亦以爲用稻米。皆取其黏耳。而食醫之職。牛宜稌。鄭司農說稌、稉也。是又以稉釋稻。稉其不黏者也。孔子曰。食夫稻。亦不必專指黏者言。職方氏揚荆諸州亦但云其穀宜稻。吾是以知稌稻之爲大名也。玉裁謂。稻其渾言之偁。秔與稻對爲析言之偁。稻宜水。故周禮稻人掌稼下地。从禾。舀聲。徒晧切。古音在三部。 稻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tɑu˥˧ 唐代读音dhɑ̀u日语读音INE韩语罗马TO现代韩语도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o5 tau5 tau1 [客英字典] tau5 tau1 [沙头角腔] ziau1 tau1 [宝安腔] tau1 [海陆腔] to6 tau6 tau1 [梅县腔] tau5 [陆丰腔] to5 [客语拼音字汇] tau1 tau4 to1 to4 [东莞腔] tau3粤语dou6潮州话dau6 近代音端母蕭豪韻去聲道小空;中古音定母晧韻上聲道小韻徒晧切一等開口;上古音黄侃系统:定母蕭部 ;王力系统:定母幽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稻 字源字形字源演變
金文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稲 𥝔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