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祈 | ||||||||||||||||||||||||||||||||||||||||||||||||||||||||||
释义 |
次通標 祈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祈 qíㄑㄧˊ
英語 pray; entreat, beseech 德語 bitten, erfreuen ,Andacht(S) 法語 supplier,implorer,prier 祈 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 祈qí 〈動〉 (1) (形聲。從示,斤聲。本義:向上天或神明求福) (2) 同本義 [pray] 祈,求福也。——《說文》 掌六祈。——《周禮·大祝》 祭有祈焉。——《禮記·郊特牲》 (3) 又如:祈場(向神祈禱的場所);祈祝(祈求祝福);祈死(祈求速死);祈克(祈求克敵);祈祉(祈求幸福);祈祓(祈神除災去穢);祈戰(祈求戰勝) (4) 請求;希望 [entreat;request;wish] 不祈土地。——《禮記·儒行》 以祈爾爵。——《詩·小雅·賓之初筵》 (5) 又如:祈喜(求福);祈借(求借) 詞性變化 ◎ 祈qí 〈形〉 通“祁”。大 [big]。如:祈寒(嚴寒) ◎ 祈qí 〈名〉 假借爲 “畿”。古稱天子直轄之地 [capital] 《祈父》,刺宣王也。——《詩·小雅·祈父序》孔穎達《疏》:“當作畿字,今作圻。” 常用詞組 祈禱祈福祈年祈請使祈求祈求祈使句祈願 祈 國語辭典動
名
【午集下】【示】祈·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4 祈 《康熙字典》【午集下】【示】祈·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4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渠希切,音旂。【說文】求福也。【書·召誥】祈天永命。【詩·小雅】以祈甘雨。 又【爾雅·釋言】叫也。【周禮·春官】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註】祈,𡂢也,謂有災變,號呼告於神,以求福。𡂢,音叫。 又報也,告也。【詩·大雅】以祈黃耉。【疏】報養黃耉之老人,酌大斗而嘗之,以告黃耉將養之也。 亦作蘄。【荀子·儒效篇】跨天下而無蘄。 又通圻。【書·酒誥】圻父薄違。【詩·小雅】作祈父。【毛萇曰】祈折畿𠀤同。 又同祁。【書·君牙】冬祁寒。【禮·緇衣】作祈寒。 又【集韻】古委切,音詭。同䃽,祭山名。【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註】其祈沈以馬。 【卷一】【示】 祈 《说文解字》【卷一】【示】 『說文解字』 求福也。从示斤聲。渠稀切〖注〗蘄。𣄨。 『說文解字注』 (祈)求福也。祈求雙聲。从示。斤聲。渠稀切。古音在十三部。音芹。此如旂字。古今音異。 祈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tɕʰi˧˥ 唐代读音ghiəi日语读音INORU INORI韩语罗马KI现代韩语기 客家话[东莞腔] ki1 [台湾四县腔] ki2 [客英字典] ki2 [海陆腔] ki2 [宝安腔] ki2 [陆丰腔] ki3 [梅县腔] ki2 [沙头角腔] ki2 [客语拼音字汇] ki2粤语kei4潮州话ki5 近代音溪母齊微韻平聲陽奇小空;中古音群母微韻平聲祈小韻渠希切三等開口;上古音黄侃系统:溪母痕部 ;王力系统:羣母文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祈 字源字形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䃽 𣂘 𣄨 𧘻 祈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