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恫 | ||||||||||||||||||||||||||||||||||||||||||||||||||||||||||
释义 |
通標 恫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恫 dòng ㄉㄨㄥˋ ◎ 〔~嚇(hè)〕恐嚇,嚇(xià )唬。 英語 in pain, sorrowful 法語 crainte,peur,douleur 恫 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 恫dòng 〈動〉 (1) 恐懼 [fear] 惠於宗公,神罔時怨,神網時恫。——《詩·大雅·思齊》 國大亂,百姓恫恐。——《史記·燕世家》 (2) 又如:恫震(震驚);恫恐(恐懼);恫懼(恐懼);恫脅(恐嚇威脅);恫駭(恐嚇,嚇唬);恫喝(— hè)(恐嚇) (3) 同“挏”。推動 [promote]。如:恫擾(動亂) (4) 另見 tōng 常用詞組 恫嚇 基本詞義 ◎ 恫 痌 tōng 〈動〉 (1) 悲痛;傷心 [grief;sorrow] 恫,痛也。——《說文》 乃奉其恫。——《書·盤庚上》 神罔時恫。——《詩·大雅·思齊》 哀恫中國。——《詩·大雅·思柔》 國大亂,百姓恫恐。——《史記·燕世家》 (2) 又如:恫怨(哀痛怨恨);恫悔(痛悔);恫憂(悲痛憂傷);恫瘝(恫矜,恫鰥。病痛,疾苦) (3) 呻吟 [groan] 今痛而呻者,江南俗謂之呻喚, 關中俗謂之呻恫。—— 唐· 顏師古《匡謬正俗》 (4) 另見 dòng 常用詞組 恫瘝在抱 恫 國語辭典動
名
【卯集上】【心】恫·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恫 《康熙字典》【卯集上】【心】恫·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𠀤音通。【說文】痛也。从心同聲。【詩·大雅】神罔時恫。【集韻】或作痌恿。 又呻吟也。【顏師古·正俗】關中謂呻吟爲呻恫。 又【集韻】吐孔切,音捅。義同。 又【廣韻】【韻會】𠀤徒弄切,音洞。憁恫。不得志也。【史記·蘇秦傳】恫疑虛喝。 【卷十】【心】 恫 《说文解字》【卷十】【心】 『說文解字』 痛也。一曰呻吟也。从心同聲。他紅切 『說文解字注』 (恫)痛也。大雅思齊傳曰。恫。痛也。康誥。恫鰥乃身。从心。同聲。他紅切。九部。一曰呻吟也。呻吟見口部。匡謬正俗曰。太原俗呼痛而呻吟爲通喚。周書痌瘝是其義。江南謂呻喚。關中謂呻恫。按前說可包後說。此等恐皆後人入也。 恫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tuŋ˥˧ 日语读音ITAMU韩语罗马THONG现代韩语통 客家话[客英字典] tung2 [海陆腔] tung2 [梅县腔]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dung4 [宝安腔] tung3 | tung2粤语dung6 tung1潮州话胎翁5(童) 近代音中古音透母東韻平聲通小韻他紅切一等合口;定母送韻去聲洞小韻徒弄切一等合口;上古音黄侃系统:定母東部 ;透母東部 ;王力系统:定母東部 ;透母東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恫 字源字形字源演變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恿 挏 痌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