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綖 | ||||||||||||||||||||||||||
释义 |
綖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綖 yánㄧㄢˊ
其它字義 ● 綖 xiànㄒㄧㄢˋ ◎ 古同“線”。 英語 the hanging flap in the front of a hat 綖 國語辭典名
動
【未集中】【糸】綖·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綖 《康熙字典》【未集中】【糸】綖·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廣韻】以然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然切,𠀤音延。【玉篇】冕前後垂覆也。【左傳·桓二年】衡紞紘綖。【註】綖,冠上覆。【疏】冕以木爲幹,以𤣥布衣其上謂綖。 又通作延。【禮·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註】延,冕上覆也。【釋文】《字林》作綖。 又【集韻】【韻會】𠀤以淺切,音演。義同。 又【集韻】延面切,音衍。義同。 又【集韻】私箭切,音線。綫或从延。 【卷二】【㢟】 延 《说文解字》(說文解字未收錄“綖”字頭,請參考“延”字:)【卷二】【㢟】 『說文解字』 長行也。从㢟丿聲。以然切文二 『說文解字注』 (延)長行也。本義訓長行。引伸則專訓長。方言曰。延長也。凡施於年者謂之延。又曰。延徧也。从㢟。厂聲。厂部曰。象抴引之形。余制切。虒延?皆以爲聲。今篆體各異。非也。厂延虒?古音在十六部。故大雅施於條枚。呂氏春秋、韓詩外傳、新序皆作延于條枚。延音讀如移也。今音以然切。則十四部。 綖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jĄn˧˥; ɕiæn˥˧ 粤语jin4 近代音中古音喻以母仙韻平聲延小韻以然切三等開口;上古音黄侃系统:影母寒部 ;王力系统:餘母元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綖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延 綫 線 𫄧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