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泾 | ||||||||||||||||||||||||||||||||||||||||||||||||||||||||||||
释义 |
標 泾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涇 (涇) jīng ㄐㄧㄥˉ
英語 name of a river 法語 rivière,couler 泾 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 涇 涇 jīng 〈名〉 (1) (形聲。從水,巠聲。本義:涇水) (2) 同本義 [Jing river] 涇,涇水也。——《說文》 雍州其川, 涇汭。——《周禮·職方氏》 涇以 渭濁。——《詩·邶風·穀風》 (3) 渭水支流。有南、北二源。北源出寧夏六盤山東麓固原縣;南源出甘肅省華亭縣,至平涼縣境合流後,又東南流入陝西省,至高陵縣入渭河 。如:涇渭分明 (4) 古州名 [Jing prefecture]。故地在今甘肅省涇川縣 (5) 縣名 [Jing county]。在安徽省東南部 (6) 〈方〉∶溝渠 [irrrigation canals and ditches] 一條小船,在涇上慢慢地划着,這是神仙的樂趣。——葉聖陶《一課》 常用詞組 涇渭分明 【巳集上】【水】涇·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涇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未收錄“泾”字頭,請參考“涇”字。)【巳集上】【水】涇·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唐韻】古靈切【集韻】【韻會】堅靈切, 又丹陽有涇水。【前漢·地理志註】涇水,出蕪湖。 又交趾有涇水。【水經注】涇水,出龍編縣高山。 又通也。【莊子·秋水篇】涇流之大。【註】涇,通也。謂通流也。 又州名。【韻會】漢武分安定郡,元魏攺涇州。 又縣名。涇陽縣,屬西安府,本秦縣。涇縣,屬寧國府。本唐猷州。 又【集韻】棄挺切,音謦。泉也。 又古定切,音徑。涇涏,直流也。 【卷十一】【水】 涇 《说文解字》(說文解字未收錄“泾”字頭,請參考“涇”字:)【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水。出安定涇陽幵頭山,東南入渭。雝州之川也。从水巠聲。古靈切 『說文解字注』 涇水。出安定涇陽幵頭山。東南入渭。禹貢雍州曰。涇屬渭汭。周禮職方氏曰。雍州、其川涇。前志曰。安定郡涇陽、幵頭山在西。禹貢涇水所出。東南至陽陵入渭。過郡三。行千六十里。雍州川。陽陵屬左馮翊。過郡三者、安定扶風馮翊也。今甘肅平涼府附郭平涼縣府西南有故涇陽城、漢縣也。幵頭山亦作筓頭山。始皇紀作雞頭山。在今平涼府西南四十里。今涇水出山之涇谷。經涇州。又經陝西邠州長武縣。至西安府高陵縣西南二十里入渭。曰涇口。大致東南流也。涇濁渭淸。故詩曰涇以渭濁。涇水漑田之利。自秦漢鄭國白公而後。迄於唐宋元明。皆修傷白渠。雝州之川也。周禮職方氏文。班氏述地理志曰。采獲舊聞。考迹詩書。推表山川。以綴禹貢、周官、春秋。故每言禹貢某山。禹貢某水。某州川。某州浸。許意略同。从水。巠聲。古靈切。十一部。按爾雅直波爲俓。釋名作直波曰涇。云涇、徑也。言如道徑也。莊子。涇流之大。司馬彪云。涇、通也。大雅。鳧鷖在涇。鄭箋曰。涇、水中也。與下章沙訓水旁爲反對。謂水中流徑直、孤往之波也。今蘇州嘉興溝瀆曰某涇、某涇。亦謂其可徑通。 泾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tɕiŋ˥ 粤语ging1潮州话哥英1(宫) 吴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泾 字源字形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異體字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