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旃 | ||||||||||||||||||||||||||||||||||||||||||||||||||||||||||
释义 |
標 旃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旃 zhānㄓㄢˉ
英語 silk banner with bent pole 德語 abgetastet, empfunden ,Filz(S) 法語 drapeau,étendard 旃 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 旃zhān 〈名〉 (1) (形聲,本義:赤色的曲柄旗) (2) 同本義 [red flag] 旃,旗曲柄也。周禮曰:“通帛爲旃。——《說文》 通帛爲旃。通以赤色爲之。——《釋名·釋兵》 置旃以爲轅門。——《穀梁傳·昭公八年》 (3) 亦泛指旌旗 收功單于旃。——晉· 陸機《飲馬長城窟行》 (4) 又如:旃帛(紅旗);旃旌(泛指赤色旗幟);旃戎(軍旅) (5) 毛織品。通“氈”[felt] 不知其可以爲旃也。——《淮南子·齊俗》 被旃裘。——《史記·匈奴傳》 旃毛並咽之。——《漢書·李廣蘇建傳》 (6) 又如:旃席(氈帳);旃衣(以毛氈等製成的衣服);旃車(氈篷車);旃席(氈席;毛氈) 詞性變化 ◎ 旃zhān 〈助〉 (1) 之、焉二字的合讀 上慎旃哉,猶來無止。——《詩·魏風·陟岵》。馬瑞辰通釋:“之、旃一聲之轉,又爲‘之焉’之合聲,故旃訓‘之’,又訓‘焉’。” (2) 又如:勉旃(希望你奮發有爲) 常用詞組 旃裘旃檀 旃 國語辭典名
助
【卯集下】【方】旃·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旃 《康熙字典》【卯集下】【方】旃·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唐韻】【集韻】【韻會】𠀤諸延切,音饘。【說文】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衆,周禮曰:通帛爲旃。○按《周禮·春官》司常,今作旜。【爾雅·釋天】因章曰旃。【註】以帛練爲旒,因其文章,不復畫之。【釋名】旃,戰也。戰戰恭已而已也。三孤所建,象無事也。【左傳·昭二十年】旃以招大夫。 又【博雅】旃,之也。【詩·魏風】上愼旃哉。【左傳·桓九年】虞公求旃。 又【小爾雅】旃,焉也。【詩·唐風】舍旃舍旃。【箋】旃之言焉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乙曰旃蒙。 又【史記·匈奴傳】被旃裘。【前漢·王褒傳】夫荷旃被毳者。 又【韻補】叶之人切。【陸雲·夏府君誄】廣命俊乂,惟弓與旃。震我聲敎,遇響惟殷。 【卷七】【㫃】 旃 《说文解字》【卷七】【㫃】 『說文解字』 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衆。从㫃丹聲。《周禮》曰:“通帛爲旃。”旜,旃或从亶。諸延切 『說文解字注』 (旃)旗曲柄也。漢田蚡傳曰。前堂羅鐘𡔷。列曲旃。蘇林云。禮、大夫立曲旃。曲旃、柄上曲也。按蘇林所據禮正與周禮司常孤卿建旜、大司馬帥都載旜合。帥都、遂大夫也。左傳曰。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正謂大夫用旃也。庸風傳曰。干旄、大夫之旃。子虛賦。靡魚須之橈旃。張揖曰。以魚須爲柄。師古曰。橈旃卽曲旃也。所㠯旃表士衆。旃當爲展。以曡韵爲訓。聘禮曰。使者載旜。注云。載之者、所以表識其事也。及竟張旜誓。注云。張旜、明事在此國也。此與仲秋治兵載旜皆展表士衆之義。从㫃。丹聲。諸延切。十四部。叚借爲語助。如尙愼旃哉。傳曰旃、之也。周禮曰。通帛爲旃。司常職文。注云。通帛謂大赤。從周正色。無飾。爾雅。因章曰旃。郭云。因絳帛之文章。不復畫之。 (旜)或从亶。亶聲也。周禮、禮經皆如此作。 旃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tʂĄn˥ 唐代读音jiɛn日语读音HATA韩语罗马CEN现代韩语전 客家话[客英字典] zhen1 [宝安腔] zen1 [梅县腔] zhan1 [海陆腔] zhan1 [台湾四县腔] zan1粤语zin1 近代音照母先天韻平聲陰氈小空;中古音照章母仙韻平聲𩜾小韻諸延切三等開口;上古音黄侃系统:端母寒部 ;王力系统:章母元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旃 字源字形字源演變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㫋 旜 襢 𣃯 𣃼 𣮗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