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字头 | 声符 | 韵部 | 对应广韵小韵 | 拟音 | 注解 |
---|
中 | 中 | 终 | 中 | tuŋ | | 中 | 中 | 终 | 中 | tuŋs | |
广韵字头 | 小韵 | 反切 | 声母 | 韵母 | 韵目 | 调 | 等 | 呼 | 韵系 | 韵摄 | 广韵目次 | 高本汉 | 王力 | 李荣 | 邵荣芬 | 郑张尚芳 | 潘悟云 | 蒲立本 | 推导现代汉语 | 古韵罗马字 | 有女罗马字 | 注解 |
---|
中 | 中 | 陟弓 | 知 | 东三 | 东 | 平声 | 三等 | 开口 | 东 | 通 | 上平一东 | ȶi̯uŋ | ȶĭuŋ | ȶiuŋ | ȶiuŋ | ʈɨuŋ | ʈiuŋ | ʈuwŋ | zhong1 | triung | tiung | 平也成也宜也堪也任也和也半也又姓汉少府郷中京出风俗通又汉复姓有七氏汉有谏议大夫中行彪晋中行偃之後虞有五英之乐掌中英者因以爲氏古有隐者中梁子汉书艺文志有室中周着书十篇贾执英贤传云路中大夫之後以路中爲氏张晏云姓路爲中大夫何氏姓苑有中垒氏中野氏陟弓切又陟仲切四 | 中 | 中 | 陟仲 | 知 | 东三 | 送 | 去声 | 三等 | 开口 | 东 | 通 | 去一送 | ȶi̯uŋ | ȶĭuŋ | ȶiuŋ | ȶiuŋ | ʈɨuŋ | ʈiuŋ | ʈuwŋ | zhong4 | triungh | tiunq | 当也陟仲切又陟冲切二 |
蒙古字韵字头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修正) | 八思巴字(其他形式) | 音译 | 音译(修正) | 音译(其他形式) | 拟音 | 声调 | 注解 |
---|
中 | ꡆꡟꡃ | | | jung | | | tʂuŋ | 平声 | | 中 | ꡆꡟꡃ | | | jung | | | tʂuŋ | 去声 | |
中原音韵字头 | 小韵 | 声母 | 韵母 | 韵部 | 声调 | 四呼 | 宁继福 | 注解 |
---|
中 | 锺 | 照 | 东锺合 | 东锺 | 阴平 | 合口呼 | tʂuŋ | | 中 | 衆 | 照 | 东锺合 | 东锺 | 去声 | 合口呼 | tʂuŋ | |
洪武正韵牋字头 | 小韵 | 反切 | 韵目 | 韵部 | 声调 |
---|
中 | 中 | 陟隆 | 一东 | 东 | 平声 | 中 | 衆 | 之仲 | 一送 | 东 | 去声 | 中 | 仲 | 直衆 | 一送 | 东 | 去声 |
分韵撮要字头 | 小韵 | 声母 | 韵母 | 韵部 | 声调 | 注解 |
---|
中 | 中 | 照 | 东 | 第六东董冻笃 | 阴平 | 中正不偏也 | 中 | 衆 | 照 | 东 | 第六东董冻笃 | 阴去 | 合式曰中 |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备注 | 先秦 | 高本汉系统 | | t | | | 先秦 | 王力系统 | 冬 | t | ǐuŋ | | 先秦 | 董同龢系统 | 中 | t | joŋ | | 先秦 | 周法高系统 | 中 | t | iəwŋ | | 先秦 | 李方桂系统 | 中 | t | rjəngw | | 两汉 | 西汉 | 冬 | | | | 两汉 | 东汉 | 冬 | | | | |
参考书目
- 王力:《汉字古今音表》(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李珍华、周长楫编撰
-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
- 周法高:《周法高上古音韵表》〈台北:三民书局,1973年〉。张日昇、林洁明合编
- 董同龢:《上古音韵表稿》〈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甲种之廿一,1967年)
- 罗常培、周祖谟:《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年〉
- Bernhard Karlgren, Grammata Serica Recensa (Stockholm: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 Bulletin No. 29, 1957). 中译本:《汉文典》(修订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
- 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增订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
- 周祖谟校:《广韵》(泽存堂本)〈台北:艺文印书馆,2002年版〉
- 陈彭年等:《校正宋本广韵》〈台北:艺文印书馆,199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