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学 | ||||||||||||||||||||||||||||||||||||||||||||||||||||||||||||
释义 |
常标 学 基本解释基本字义 ● 学 (學) xuéㄒㄩㄝˊ
英语 learning, knowledge; school 德语 lernen, studieren(V),Lehre, Fachgebiet(S),-logie 法语 étudier,apprendre,science,-ologie 学 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学 壆、斈 xué 〈动〉 (1)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 同本义 [study;learn]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学习文化知识);学古(学习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imitate;mimic] [巧姐儿]笑嘻嘻走到 凤姐身边学舌。——《红楼梦》。又如:学嘴(学舌);调嘴学舌;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学不上来 (5) 讲述,说 [speak] 一五一十向着珍哥、 晁大舍学个不了。——《醒世姻缘传》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 陆龟蒙《鱼具》 (6) 又如:学舌(说闲话;搬弄是非) (7) 讲学 [give lectures]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资治通鉴》 词性变化 ◎ 学 壆 xué 〈名〉 (1) 学校 [school]。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2)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3) 学问 [learning]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 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 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5)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subject of study;branch of learning]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6)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 常用词组 学报学步学步邯郸学部学潮学程学而不厌学阀学房学费学分学风学府学工学好学会学会学籍学监学界学究学科学理学力学历学龄学名学年学派学期学舌学生学识学时学士学术学术界学说学堂学田学童学徒学位学问学习学校学业学以致用学艺学艺学员学院学长学制学子 【寅集上】【子】學·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3 學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未收录“学”字头,请参考“學”字。)【寅集上】【子】學·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3 【唐韻】胡覺切【集韻】【韻會】【正韻】轄覺切, 又學校,庠序總名。【禮·王制】天子命之敎,然後爲學。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頖宮。 又姓。見【姓苑】。 又叶許旣切,音戲。【前漢·匡張孔馬敘傳】樂安裒裒,古之文學。叶下司,司音細。 又叶後敎切,音效。【傅毅·廸志詩】訓我嘉務,惠我博學。叶上誥。 【正字通】與斆別。○按《書·說命》惟斆學半。學與斆別。諸家泥經傳,斆或作學,合學斆爲一,非。今斆音效,而學校字但作學,互詳攴部斆字註。 【】【】 學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未收录“学”字头,请参考“學”字:)【】【】 『說文解字注』 篆文斆省。此爲篆文。則斆古文也。亦?部之例。 学 音韵方言国际音标ɕyɛ˧˥ 日语读音MANABU韩语罗马HAK 粤语hok6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学 字源字形字源演变 重定向至「學」。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异体字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