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纂 | ||||||||||||||||||||||||||||||||||||||||||||||||||||||||||
释义 |
通標 纂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纂 zuǎnㄗㄨㄢˇ
英語 edit, compile; topknot, chignon 德語 Haarknoten, Dutt, Gogsch ( Haarnoten einer Frisur )(S),zusammenstellen, verfassen(V, Lit) 法語 compiler,éditer,recueil 纂 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 纂zuǎn 〈名〉 (1) (形聲。從糸( mì),算聲。本義:赤色的絲帶) (2) 同本義 [a red silk ribbon] 纂,似組而赤。——《說文》 錦鄉纂組,害女紅者也。——《漢書·景帝紀》 縷纂以爲奉。——《國語·齊語》 (3) 又如:纂組(赤色綬帶。亦泛指精美的織錦) (4) 織物,織品 [fabrics]。如:纂肅 (5) 〈方〉∶婦女長髮挽成的髮髻 [a woman’s hair dressed in a bun] 給張姑娘插在纂兒上。——《兒女英雄傳》 (6) 又如:纂兒(婦女的一種髮髻);纂心(婦女髮髻的中心部分) 詞性變化 ◎ 纂zuǎn 〈動〉 (1) 收集;彙集 [collect] 纂就前緒,遂成考功。——《楚辭·天問》 自結繩之代以及秦事,無不纂錄。—— 韓愈《毛穎傳》 歌棗下之纂纂。——潘岳《笙賦》 (2) 又如:纂言(纂集言詞,而從事述作);纂論(聚集衆議);纂纂(積聚的樣子) (3) 編撰;編輯 [compile] 今且各纂詩筆,粗爲卷第。——白居易《與元九書》 要纂三部書嘉惠來學。——《儒林外史》 (4) 又如:纂述(編撰述作);纂次(編撰;編排);纂刻(編集刊印);纂集(編撰彙集) (5) 通“纘”。繼承[inherit;succeed to] 纂修其緒。——《國語·周語上》。注:“纂,繼也。” 纂堯之緒。——《漢書·敘傳》 況纂帝業而輕天位。——張衡《東京賦》 纂 國語辭典名
動
【未集中】【糸】纂·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4 纂 《康熙字典》【未集中】【糸】纂·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4 【廣韻】【正韻】作管切【集韻】【韻會】祖管切, 又【類篇】一曰集也。【前漢·藝文志】揚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訓纂篇。 又與纘通。【前漢·班固敘傳】纂堯之緒。 又與攢通。【潘岳·笙賦】歌棗下之纂纂。【註】古咄喑歌曰:棗下何攢攢。攢,聚貌。纂與攢古字通。 【集韻】或作繤 【卷十三】【糸】 纂 《说文解字》【卷十三】【糸】 『說文解字』 似組而赤。从糸算聲。作管切 『說文解字注』
纂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tsuan˨˩˦ 日语读音ATSUMERU韩语罗马CHAN现代韩语찬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on3 con3 [宝安腔] zon3 con3 [海陆腔] zon3 con3 [东莞腔] con3 [客英字典] zon3 [梅县腔] zon3 [客语拼音字汇] con3粤语zyun2 近代音精母桓歡韻上聲纂小空;中古音精母緩韻上聲纂小韻作管切一等合口;上古音黄侃系统:精母寒部 ;王力系统:精母元部 ; 官话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纂 字源字形字源演變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異體字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