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词语:

 

词条
释义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ㄆㄧ

ㄆㄧˊ

ㄅㄧˇ

部首

部外4

總筆畫7

繁體

𦀘𧧺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EB0

左右结构

551153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xxxn

vmpp

zrrr

22110

拼音

注音ㄆㄧㄆㄧˊㄅㄧˇ

部首部外 4總筆劃 7

統一碼 7EB0筆順 5511535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疏忽;謬誤 [mistake]

五者一物紕繆。——《禮記·大傳》

(2) 如:紕越(過失,錯誤);紕妄(謬誤虛妄);紕戾(訛錯;不合情理);紕亂(錯亂);紕僻(錯誤)

(3)“妣”。已故的母親 [deceased mother]

自傷紀考紕。——《金廣延母徐氏紀產碑》

詞性變化

〈動〉

(1) 布帛、絲縷等破壞披散 [dishevel]。如:紕疏(布帛經緯鬆散);紕薄(布帛之類絲縷稀疏);紕縵(經緯稀疏的帛);紕纇(布帛等織物稀疏而有毛病。猶言次品);紕軟(稀疏柔軟)

(2) 另見

常用詞組


紕漏紕繆
 

基本詞義


〈名〉

(形聲。從糸,比聲。本義:緣飾;邊緣) 同本義 [edge with lace,border,etc.]

從糸,比聲。謂氐所制毛布。——《說文》。按,此字本當訓“緣”也。

紕,緣也。——《廣雅》

縞冠素紕。——《禮記·玉藻》。注:“邊緣也。”

詞性變化


〈動〉

(1) 在衣冠或旗幟上鑲邊 [rim with lace]

紕,飾也。——《爾雅》

素絲紕之。——《詩·鄘風·幹旄》

紕以爵韋六寸。——《禮記·雜記》。注:“在旁曰紕。”

(2) 另見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紕」。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紕」 說文‧糸部「紕」「纰」「纰」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𦀘
𧧺
随便看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Sdic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2/7 0: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