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缁 | ||||||||||||||||||||||||||||||||||||||||||||||||||||||||||||
释义 |
標 缁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緇 (緇) zīㄗˉ ◎ 黑色:~衣。~帷。~素(a.黑和白;b.借指僧人和俗人,因僧尼穿黑衣,而白衣是平常人穿的衣服)。~黃(指和尚與道士)。 英語 black silk 法語 (noir) 缁 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 緇 緇 zī 〈形〉 (1) (形聲。從糸( mì),甾( zī )聲。糸,細絲,可以染上各種顏色。本義:帛黑色) 同本義 [silks black] 緇,帛黑色也。——《說文》 緇衣之宜兮。——《詩·鄭風·緇衣》 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韓非子·說林下》 素衣雖成緇,不爲京路塵。——陸游《自小云頂上雲頂寺》 (2) 又如:緇布(黑色的布帛);緇衣(本爲古代用黑色的布帛做的朝服,後藉以泛稱黑色衣服;僧尼所穿青黑色的衣服);緇林(僧人聚集之處。緇,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 詞性變化 ◎ 緇 緇 zī 〈名〉 (1) 僧侶 [monks and priests] 遊食緇黃,往來寄宿。——《聊齋志異》 (2) 又如:緇錫(僧人);緇子(和尚);緇林(僧界,僧衆);緇徒(僧侶) (3) 黑色僧服。亦指僧侶或作僧侶 [robes of monks] 自此更姓改名,削髮披緇,去了。——《儒林外史》 (4) 又如:緇服(僧服);緇衲(僧衣。借指僧侶);緇錫(僧衣錫杖。僧人所用) 【未集中】【糸】緇·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緇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未收錄“缁”字頭,請參考“緇”字。)【未集中】【糸】緇·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廣韻】側持切【集韻】莊持切,𠀤音菑。【說文】帛黑色。【博雅】緇謂之皁。【釋名】緇,滓也。泥緇黑色者曰滓,此色然也。【詩·鄭風】緇衣之宜兮。【傳】緇,黑色。【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七入爲緇。【註】緅又復再染以黑,乃成緇矣。 又【正韻】旨而切,音枝。義同。 又【集韻】側几切,音𣐈。【韻會】壯仕切,音滓。【前漢·班固敘傳】涅而不緇。【註】師古曰:合韻音上聲。 又【集韻】側吏切,音胾義同。 【卷十三】【糸】 緇 《说文解字》(說文解字未收錄“缁”字頭,請參考“緇”字:)【卷十三】【糸】 『說文解字』 帛黑色。从糸甾聲。側持切 『說文解字注』 帛黑色也。黑者、北方色也。火所熏之色也。考工記。三入爲纁。五入爲緅。七入爲緇。鄭注曰。玄色者、在緅緇之閒。其六入者與。从糸。?聲。側持切。一部。按玉藻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注。純當爲緇。古文緇字、或作糸旁才。又周禮媒氏純帛注。純實緇字也。古緇以才爲聲。祭統王后蠶於北郊以供純服注。純以見繒色。論語今也純。鄭讀爲緇。鄭意今之䊷字、俗譌爲純耳。然則許書當爲䊷篆。解云古文緇。从糸、才聲。而缺者、豈從今書不從故書之例與。 缁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tsɿ˥ 粤语zi1 吴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缁 字源字形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緇」。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緇 䊷 𥾒 𦁃 𦃠 𦄛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