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狄 | ||||||||||||||||||||||||||||||||||||||||||||||||||||||||
释义 |
通標 狄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狄 díㄉㄧˊ
英語 tribe from northern china; surnam 法語 (nom de famille) 狄 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 狄dí 〈名〉 (1) (形聲。從犬,亦聲。本義:我國古代北部的一個民族) (2) 同本義 [Di nationality in ancient North China]中國古代民族名。分赤狄、白狄、長狄諸部,各有支系。因其主要居住在北方,故通稱爲北狄。又指秦漢以後,狄或北狄曾是中國中原人對北方各民族的泛稱 戎狄懷之。——《國語·晉語》 夷狄益甚。——《史記·貨殖列傳》 (3) 中國古代的低級職員 [inferior clerk]。如:狄人(古代掌樂的下級官吏) 內司服掌王后之六服: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衣、素沙。——《周禮·天官下·內司服》 鐘磬竽瑟必和之,干鏚旄狄以舞之。——《禮記·樂記》 狄 國語辭典名
【巳集下】【犬】狄·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4 狄 《康熙字典》【巳集下】【犬】狄·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4 【唐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 又下士。【書·顧命】狄設黼扆綴衣。【傳】狄,下士。【禮·祭統】狄者,樂吏之賤者也。 又鹿名。【爾雅·釋獸】絕有力,狄。【疏】絕異壯大有力者名狄也。 又地名。【史記·陳涉世家】周市北徇地,至狄。【註】徐廣曰:今之臨濟。 又人名。【史記·殷本紀】殷契母曰 又姓。【左傳·襄十年】狄虒彌建大車之輪。【註】狄虒彌,魯人。【史記·張湯傳】博士狄山。【廣韻】春秋時狄國之後。 又與翟通。【禮·玉藻】夫人揄狄。【疏】揄,讀如搖。狄,讀如翟。謂畫搖翟之雉于衣。 又【樂記】干戚旄狄以舞之。【疏】狄,羽也。【前漢·地理志】羽畎夏狄。 又泉名。在洛陽。【公羊傳·僖二十九年】盟於狄泉。○按二傳作翟。 又【集韻】【正韻】 又【詩·魯頌】桓桓于征,狄彼東南。【箋】狄,當爲剔。剔,治也。【釋文】韓詩云:鬄除也。 又【禮·樂記】流辟邪散,狄成滌濫之音作。【註】狄滌,往來疾貌。 又與易通。【王充·論衡】狄牙之調味也。經史俱作易牙。 【卷十】【犬】 狄 《说文解字》【卷十】【犬】 『說文解字』 赤狄,本犬種。狄之爲言淫辟也。从犬,亦省聲。徒歴切 『說文解字注』
狄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ti˧˥ 日语读音EBISU韩语罗马CEK现代韩语적越南语địch 客家话[海陆腔] tit8 [梅县腔] tit8 [陆丰腔] tit8 [东莞腔] tit8 [台湾四县腔] tit8 [宝安腔] tit8 [客语拼音字汇] tid6 [客英字典] tit8粤语dik6 近代音端母齊微韻入聲作平聲陽荻小空;中古音定母錫韻入聲荻小韻徒歷切四等開口;上古音黄侃系统:定母錫部 ;王力系统:定母錫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狄 字源字形字源演變
金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