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痈 | ||||||||||||||||||||||||||||||||||||||||||||||||||||||||||||
释义 |
標 痈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癰 (癰) yōng ㄩㄥˉ ◎ 一種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化膿性炎症,易生於頸、背部,常伴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疽。吮~舐痔(喻不擇手段地巴結,厚顏無恥地迎合權貴)。 英語 carbuncle, sore, ulcer, abscess 德語 Karbunkel, Karfunkel(S) 法語 ulcère,abcès 痈 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 癰 癰 yōng 〈名〉 (1) (形聲。從疒( chuáng),雍聲。本義:中醫指惡性膿瘡) (2) 同本義 [carbuncle] 佗以爲腸癰。——《後漢書·華佗傳》 (3) 又如:癰腫(癰疽);癰瘡(很大的毒瘡);癰囊(癰腫) (4) 鼻疾,不知香臭 [nasal disease] 鼻不知香臭曰癰。——漢· 王充《論衡·別通》 (5) 喻禍患 [disaster]。如:癰疽(比喻禍患;毛病) 常用詞組 癰病癰疽 【午集中】【疒】癰·康熙筆画:23 ·部外筆画:18 癰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未收錄“痈”字頭,請參考“癰”字。)【午集中】【疒】癰·康熙筆画:23 ·部外筆画:18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容切,音邕。【說文】腫也。【廣韻】癰癤。【釋名】癰,壅也。氣壅否結,裹而潰也。【正字通】惡瘡也。有疵癰,赤施,兔齧,走緩四淫。厲癰,脫癰諸名。皆氣血稽留,榮衞不通之所致也。【後漢·律曆志】驚蟄晷長八尺二寸,未當至而至,多病癰疽脛腫。 又地名。與雍州之雍通。【後漢·獻帝紀】分涼州河西四郡爲癰州。【註】謂金城,酒泉,墩煌,張掖。 又邕上聲。【戰國策】夫癘雖癰腫胞疾。【釋文】癰,委勇反。 【集韻】亦作臃。 又書作𦡈。【韻會】或作𤻕。 【卷七】【疒】 癰 《说文解字》(說文解字未收錄“痈”字頭,請參考“癰”字:)【卷七】【疒】 『說文解字』 腫也。从疒雝聲。於容切 『說文解字注』 腫也。肉部曰:腫,癰也。按腫之本義謂癰,引伸之爲凡墳起之名句。如上文癅,腫也;痤,小腫也,則非謂癰也。釋名曰:癰,壅也。氣壅否結裹而潰也。从𤕫雝聲。於容切。九部。 痈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juŋ˥ 粤语jung1 官话 吴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痈 字源字形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癰」。
金文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癰 癕 㿈 𤻕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