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女洞
毛女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位仙女。通身長毛,食以松葉,身輕如燕。毛女洞在華山主峯西北毛女峯上,爲一天然石龕,就龕建廟,供毛女彩繪坐像一尊。傳說是毛女隱遁棲身處。據《列仙傳》記述:毛女,字玉姜,秦始皇宮女,因避驪山殉葬之災,負琴與秦宮役夫相攜逃入華山。後來經高士指點,飢食松柏籽,渴飲清泉水,致使體生綠毛,行步如飛。至西漢年間,毛女年齡已一百七餘歲,傳說山客獵師世代都有人看見過她。傳說唐大中年間,陶太白、尹子虛曾在華山見到毛女和古丈夫,並一同飲酒和詩。毛女吟詩道:“誰知古是與今非,閒躡青霞和翠微。簫管秦樓應寂寂,彩雲空惹薜蘿衣。”又據華山道士傳,就是在今天,當夜深人靜時,仍然能聽到毛女洞如泣如訴的琴聲。歷代文人有毛女詩詞多首,陳摶就有《詠毛女》詩:“曾折松枝爲寶櫛,又編粟葉作羅襦。有時問着秦宮事,笑捻山花望太虛。”現今毛女洞還存,但因攀登道路艱險,且爲荊草所塞,久無人跡。毛女峯下原建有廟宇,稱毛女洞下院,當地人即直接呼下院爲毛女洞。原建築毀於文化革命時期,今舍宇爲1987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