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氣
痞氣 ,病徵名。漢語拼音:pǐ qì。①指脾積。出《難經·五十四難》:“指脘腹部有狀如覆杯的痞塊。《濟生方》卷四:“痞氣之狀,留於胃脘,大如覆杯,痞塞不通,是爲脾積。診其脈微大而長,其色黃,其病飢則減,飽則見,腹滿嘔泄,足腫肉削。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治宜痞氣丸、烏頭丸,或大七氣湯下紅丸子等方。參見脾積條。 ②指氣痞。張仲景謂:"脈浮而緊,而復下之,緊反入裏,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參見痞條。痞氣:骨子裏是正派的、善良的,有情有意的,而且是個自信的、有能力的,充滿內涵的一個人,但從語言和行動上,時不時流露出的那種酷酷的、旁若無人的特質,給人一種“壞壞”的感覺,那種“痞氣”不是在做壞事,而是一種感覺,一種神似,是一個男人自信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