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竹
桂竹(學名: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Sieb. et Zucc. )又稱臺灣桂竹,分佈於臺灣中北部海拔100~1500米地區的散生竹種,是臺灣特有種。杆高約12米,直徑4~8釐米,節間長12~40釐米,節有兩個明顯的環,幼杆呈粉綠色,後變深綠,一旦年老則轉變爲棕綠色;地下莖多爲實心,根莖橫走繁生。竹杆表皮堅硬,杆肉厚0.4~1釐米,在各類竹材中抗彎強度最大,最適劈成竹篾製作竹編器具,早年在臺灣被用來製成米籃、畚箕、魚簍等生活必需品。而且桂竹用途甚廣,還可以當作包管傢俱的材料,筍亦可食用。加上繁殖迅速,覆蓋面積頗廣,長年是臺灣的重要經濟作物。桂竹亦稱斑竹、五月竹、麥黃竹、小麥竹,因在麥共同時成竹,故有此名。《宣統湖北通志》:桂竹作圭竹,謂之貴竹。《竹譜》作桂竹,謂高四五丈,大二尺圍,狀如甘竹而皮赤。《諸官故事》雲:梁元帝竹林堂亭前有竹,名桂竹,來風防露,上下合流,每日出羅紈翠,望若花開。因杆籜上有褐色斑點,故又名斑竹。(概述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