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簪 | ||||||||||||||||||||||||||||||||||||||||||||||||||||||||||
释义 |
通標 簪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簪 zānㄗㄢˉ
英語 hairpin, clasp; wear in hair 德語 Haarnadel(S) 簪 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 簪 簮 zān 〈名〉 (1) (形聲。從竹,賛( zǎn)聲。古文字形,象針形頭飾形。本義:簪子。古人用來插定髮髻或連冠於發的一種長針) 同本義 [hairpin] 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韓非子》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2) 又如:簪冕(冠簪與冕服);簪紱(簪,冠簪;紱,絲制的帽帶);簪裾(古時顯貴所穿着的服飾);簪纓縉紳(比喻仕宦之人) 詞性變化 ◎ 簪zān 〈動〉 (1) 插戴在頭上 [wear in one’s hair] 西門豹簪筆磬折,向 河立待良久。——《史記·滑稽列傳》 乃簪一花。——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2) 又如:簪朵(猶簪花,戴花);簪掛(簪花掛彩);簪星曳月(形容佩帶光彩耀眼);簪冠(插簪於冠);簪花(戴花);簪菊(古人習俗,於重陽節插戴菊花以避邪延年) (3) 連綴 [stitch meet] 以爵弁服簪裳於衣左。——《儀禮·士喪禮》 (4) 又如:簪合(折簪重合。指女子喪夫後再遇意中人而結爲夫婦);簪蒿席草(以蒿作簪,以草爲席。形容生活艱苦) 常用詞組 簪纓簪子 簪 國語辭典名
動
【未集上】【竹】簪·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2 簪 《康熙字典》【未集上】【竹】簪·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2 〔古文〕兂𥯓【廣韻】側吟切【集韻】【韻會】緇岑切【正韻】緇深切,𠀤音㻸。首筓也。【釋名】簪,兓也,連冠于髮也。 又𣏽也,因形名之也。 又【廣韻】作含切【集韻】【韻會】【正韻】祖含切,𠀤音鐕。義同。 又疾也。【易·豫卦】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疏】簪,疾也。以信待之,則羣朋合聚,而疾來也。 又【前漢·百官表】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簪嫋裊。【註】師古曰:以組帶馬曰裊。簪裊者,言飾此馬也。 又【集韻】子感切,音昝。《易》朋盍簪。王肅讀。 又徂官切。《易》朋盍簪。李鼎祚曰:簪舊讀作攢。 【集韻】或作𥸢、篸。 【】【】 簪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俗旡。今俗行而正廢矣。从竹。从朁。朁聲。 簪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tsĄn˥ 唐代读音*jrim日语读音KANZASHI韩语罗马CAM现代韩语잠越南语trâm 客家话[海陆腔] zam1 [陆丰腔] zam1 [沙头角腔] zam1 [客英字典] zam1 [台湾四县腔] zam1 [梅县腔] zam1 [宝安腔] zam1 [东莞腔] sun3 [客语拼音字汇] zam1粤语zaam1 近代音中古音照莊母侵韻平聲兂小韻側吟切三等開口;精母覃韻平聲簪小韻作含切一等開口;上古音黄侃系统:精母覃部 ;王力系统:精母侵部 ; 官话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簪 字源字形字源演變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兂 簮 𠒀 𥯓 𥸢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