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朏 | ||||||||||||||||||||||||||||||||||||||||||||||||||||||||||
释义 |
朏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朏 fěiㄈㄟˇ
其它字義 ● 朏 kūㄎㄨˉ
英語 light of crescent moon 德語 Mondsichel(S) 法語 croissant de Lune 朏 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 朏fěi 〈動〉 (1) 新月初現 [peep of the crescent moon] 朏魄示衝。——謝莊《月賦》 (2) 又如:朏魄(新月的月光);朏然(微明)。泛指星月出現或升起 臨星朏兮樹暗,看月爍兮霞淺。——南朝樑· 江淹《愛遠山》 詞性變化 ◎ 朏fěi 〈形〉 (1) 天剛發亮 [day break] [日]登於扶桑,爰始將行,是爲朏明。——《淮南子·天文》 (2) 又如:朏明;朏朏(天剛亮);朏晨(黎明) ◎ 朏fěi 〈名〉 舊曆每月初三日的月相名,因用以紀日,爲初三日的代稱 [first phase of the moon]。如:朏朏(農曆月初時的月相) 朏 國語辭典名
【辰集上】【月】朏·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朏 《康熙字典》【辰集上】【月】朏·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古文〕𣍧【唐韻】【正韻】敷尾切【集韻】【韻會】妃尾切,𠀤音斐。【說文】月未盛之明。【書·召誥】惟丙午朏。【傳】朏明,月三日明生之名。 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滂佩切,音配。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普沒切,音馞。 又【集韻】普罪切,音琣。義𠀤同。 又【玉篇】普骨切。【淮南子·天文訓】日登于扶桑,爰始將行,是爲朏明。【註】朏明,將明也。音窟。 【卷七】【月】 朏 《说文解字》【卷七】【月】 『說文解字』 月未盛之明。从月、出。《周書》曰:“丙午朏。”普乃切。又,芳尾切 『說文解字注』 (朏)月未盛之朙也。律歷志曰。召誥曰。惟三月丙午朏。周公七年復子明辟之歲三月甲辰朔之三日也。畢命豐㓝曰。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胐。王命作策豐㓝。康王十二年六月戊辰朔之三日也。志引古文月采篇曰。三日曰胐。按尙書正義曰。周書月令云。三日?胐。疑卽取諸漢志。而月采作月令。未知孰是。逸周書月令弟五十三。據牛𪪺傳。蔡邕、王肅時巳亡。孟堅時未亡也。小顔漢書采字當從孔沖遠作令。小顔讀孟注而不察耳。从月出。會意。普乃切。又芳尾切。十五部。周書曰。丙午胐。 朏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fei˨˩˦; kʰu˥ 日语读音MIKAZUKI KURAI OROKA越南语xoét 客家话[客英字典] fui3 [海陆腔] fui5 [台湾四县腔] fi5粤语fei2 近代音中古音敷母尾韻上聲斐小韻敷尾切三等合口;滂母海韻上聲俖小韻普乃切一等開口;溪母沒韻入聲窟小韻苦骨切一等合口;滂母隊韻去聲配小韻滂佩切一等合口;上古音黄侃系统:滂母沒部 ;王力系统:滂母物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朏 字源字形字源演變
金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𣍧 𦜇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