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词语:

 

词条
释义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qián

ㄑㄧㄢˊ

部首

部外5

總筆畫8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62D1

左右结构

1211221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afg|rfg

qtm

deb

54070

拼音qián

注音ㄑㄧㄢˊ

部首部外 5總筆劃 8

統一碼 62D1筆順 12112211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qián

〈動〉

(1) (形聲。從手,甘聲。本義:脅持;夾住)

(2) 同本義 [clamp;restrain]

拑,脅持也。——《說文》徐灝箋:“從手曰拑,從竹曰箝,從鋼鐵曰鉗,通用則不別也。”

(3) 又如:拑擊(兩面夾擊)

(4)“鉗”。合攏;閉住 [close]

拑口而不言。——《史記·秦始皇本紀》

臣畏刑而拑口。——《漢書·五行志》

(5) 又如:拑者(閉口不言之人)

(6) 勒;橫木於馬口 [draw rein;rein in]

拑馬而秣之。——《公羊傳·宣公十四年》。釋文:“以木銜馬口也。”

(7) 又如:拑勒(將銜勒放入馬口)

國語辭典

ㄑㄧㄢˊqián
  1. 脅持、挾持。如:「拑制」。《說文解字·手部》:「,脅持也。」清·段玉裁·注:「謂脅制而持之也。」《戰國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其喙。」

  2. 以木橫置於馬口,使馬不能食。《文選·顏延年·陽給事誄》:「卒無半菽,馬實秣。」

  3. 閉口。《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太史公曰》:「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紅樓夢·第二二回》:「今日賈政在席,也是拑口禁言。」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拑」 寺工師初壺戰國集成9673「拑」 說文‧手部「拑」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随便看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Sdic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2/7 10:3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