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吳 | ||||||||||||||||||||||||||||||||||||||||||||||||||||||||||||
释义 |
通 吳 基本解释基本字义 ● 吳 wúㄨˊ ◎ 同“吴”。 英语 one of warring states; surname 德语 Wu(Eig, Fam),Provinz in Jiangsu 法语 exagérer,(nom de famille),région comprenant le sud du Jiangsu, le nord du Zhejiang et Shanghai,nom de différents Etats du sud de la Chine à diverses périodes historiques 吳 國語辭典动
名
【丑集上】【口】吳·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4 吳 《康熙字典》【丑集上】【口】吳·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4 〔古文〕 又【說文】郡也。【後漢·郡國志】吳郡,順帝分會稽置。【韻會】吳郡、吳興、丹陽爲三吳。【正字通】水經以吳興、吳郡、會稽爲三吳。指掌圖以蘇、常、湖爲三吳,其說不同。 又【齊語】西服㳅沙西吳。【註】雍州之地。 又天吳,水神也。【郭璞·山海經贊】八頭十尾,人面虎身。龍據兩川,威無不震。 又【說文】姓也。【廣韻】太伯之後,因以命氏。 又【方言】大也。【說文】大言也。【詩·周頌】不吳不敖。【傳】吳,譁也。 又【魯頌】不吳不揚。【說文註】大言故夨大口以出聲。今寫詩者,攺吳作㕦,又音乎化切,其謬甚矣。【釋文】吳,舊如字。何承天云:从口下大,故魚之大口者名㕦,胡化反,此音恐驚俗也。按《說文》《釋文》俱云吳作㕦讀,非。而《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韻會》諸書,吳字亦皆無去聲一音,惟正韻收吳入禡韻,詩朱註亦作去聲讀。未知孰是,存以備考。 又【集韻】元俱切,音愚。虞古作吳。註詳虍部七畫。【釋名】吳,虞也。太伯讓位而不就,歸封于此,虞其志也。 又與娛通。【詩·周頌】不吳不敖。【疏】正義曰:人自娛樂,必讙譁爲聲。故以娛爲譁也。定本娛作吳。 【卷十】【夨】 吳 《说文解字》【卷十】【夨】 『說文解字』 姓也。亦郡也。一曰吳,大言也。从夨口。 『說文解字注』
吳 音韵方言国际音标wu˧˥ 唐代读音*ngo日语读音KURE KURERU韩语罗马O HO现代韩语오越南语ngô 客家话[梅县腔] ng2 [陆丰腔] ng3 [客英字典] ng2 [东莞腔] ng2 [客语拼音字汇] ng2 [宝安腔] ng2 [台湾四县腔] ng2 [海陆腔] ng2粤语ng4 近代音影母魚模韻平聲陽吾小空;中古音疑母模韻平聲吾小韻五乎切一等合口;上古音黄侃系统:疑母模部 ;王力系统:疑母魚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吳 字源字形字源演变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异体字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