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吾 | ||||||||||||||||||||||||||||||||||||||||||||||||||||||||||
释义 |
通标 吾 基本解释基本字义 ● 吾 wúㄨˊ
其它字义 ● 吾 yùㄩˋ ◎ 古同“御”,抵御。 英语 i, my, our; resist, impede 德语 ich ,mein ,Wu(Eig, Fam) 法语 (arch.) je,mon 吾 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吾wú 〈代〉 (1) (形声。从口,五声。本义:我) (2) 同本义 [I] 吾,我自称也。——《说文》 吾,我也。——《尔雅·释诂》 愿吾子之教之也。——《仪礼·士冠礼》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老子》 莫吾知兮。——《楚词·屈原·涉江》 毋吾以也。——《论语·先进》 不吾知也。 (3) 按,在上古时代,“吾”和“我”在语法上有别,吾不用于动词后作宾语 今者吾丧我。——《庄子·齐物论》 (4) 又如:吾侪(我等,我辈,我们);吾当(我);吾侬(我);吾谁与归(我将从谁);吾爱(我所爱的人);吾兄(对朋友的称呼;称自己的兄长);吾祖(我的祖先);吾与(我的同伴、同伙);吾庐(我的住所);吾党(我的同乡;吾辈) (5) 我们 [we]。如:吾匹(我类);吾曹(吾辈,吾俦,吾侪,吾等。我们);吾属(我等);吾伦(我辈);吾们(吾人。我们) 词性变化 ◎ 吾Wú 〈名〉 姓 ◎ 吾wú 〈动〉 通“御”。抵御 [resist] 厚攻则吾,薄攻则薄吾。——《墨子》 常用词组 吾辈吾侪吾人吾属吾子 吾 國語辭典代
名
【丑集上】【口】吾·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4 吾 《康熙字典》【丑集上】【口】吾·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4 〔古文〕 又【廣韻】御也。執金吾,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註】師古曰: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 又【後漢·百官志】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繞行宮外,及主兵器。吾猶禦也。【註】應劭曰:執金革,以禦非常。 又【集韻】棒名。【古今注】金吾,車輻棒也。漢官執金吾,吾,止也,執金革禦非常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之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按顏應二說,及古今注凡三義,各不相同,今 又昆吾,國名。【詩·商頌】昆吾夏桀。【箋】已姓。 又地名。【前漢·揚雄傳】武帝廣開上林,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註】晉灼曰:昆吾,地名,有亭。 又鍾吾,國名。漢爲司吾縣。【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子燭庸奔鍾吾。【前漢·地理志】東海郡司吾縣。 又番吾,番音蒲,卽漢蒲吾縣。【史記·蘇秦傳】秦甲渡河踰漳,據番吾。【註】徐廣曰:常山有蒲吾縣。正義曰:疑古番吾公邑也。 又余吾,蠡吾,朱吾,已吾,皆縣名。【前漢·地理志】上黨郡余吾縣,涿郡蠡吾縣,日南郡朱吾縣。【後漢·郡國志】 又伊吾,地名。【後漢·西域傳】伊吾,舊膏腴之地。 又余吾,水名。【前漢·匈奴傳】北橋余吾。【註】師古曰:於余吾水上作橋。 又【正字通】伊吾,除哦聲,亦作咿唔。 又姓。【廣韻】漢有廣陵令吾扈。 又複姓。五氏,徐吾以鄕爲氏。鍾吾,昆吾以國爲氏。由吾,由余之後。 又古有肩吾子,隱者。 又【正字通】借爲支吾。與枝梧通。 又【集韻】【類篇】 又山名。【史記·河渠書】功無已時兮吾山平。【註】徐廣曰:東郡東阿有魚山,或者是乎。 又【廣韻】五加切【集韻】牛加切, 又【讀書通】童通作吾。【管子·海王篇】吾子食鹽二升少半。【註】吾子,謂小男小女也。【正字通】古本管子作童。 【卷二】【口】 吾 《说文解字》【卷二】【口】 『說文解字』 我,自稱也。从口五聲。五乎切 『說文解字注』
吾 音韵方言国际音标wu˧˥; jy˥˧ 唐代读音*ngo日语读音WARE韩语罗马O现代韩语오越南语ngo 客家话[梅县腔] ng2 [台湾四县腔] ng2 nga2 [客英字典] ng2 [陆丰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2 nga1 [海陆腔] ng2 [nga2] [东莞腔] ng2 [宝安腔] ng2粤语ng4 近代音影母魚模韻平聲陽吾小空;中古音疑母模韻平聲吾小韻五乎切一等合口;疑母麻韻平聲牙小韻五加切二等開口;上古音黄侃系统:疑母模部 ;王力系统:疑母魚部 ; 官话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吾 字源字形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异体字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