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缨 | ||||||||||||||||||||||||||||||||||||||||||||||||||||||||||||
释义 |
次標 缨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纓 (纓) yīng ㄧㄥˉ
英語 a chin strap; tassel; to annoy, bother 德語 Quast(S),Quaste(S) 法語 cordon de chapeau,gland 缨 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 纓 纓 yīng 〈名〉 (1) (形聲。從糸,嬰聲。本義:系在脖子上的帽帶) (2) 同本義 [cap or hat ribbon] 纓,冠系也。——《說文》 鮮冠組纓,絳衣博袍。——《墨子·公孟》 正冠而纓絕。——《莊子·讓王》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楚辭·漁父》 戴朱纓寶飾之帽。——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3) 又如:纓冠(把帽帶連同帽子一齊加於頭上。形容極爲急迫,來不及整束) (4) 綵帶,古代女子許嫁時所佩 [coloured ribbon]。亦用以系香囊。如:纓徽(婦女所佩的香囊) (5) 套馬的革帶,駕車用。引申指繩索 [leather ribbon] 鹹龍旂而繁纓。——張衡《東京賦》。 薛注:“纓,馬鞅也。” 鞶厲遊纓。——《左傳·桓公二年》。注:“纓,在馬膺前如索帬。” 以纓拾矢可也。——《禮記·曲禮下》。注:“纓,纓卷也。” (6) 又如:纓繳(被繫有繩子的箭所射中);纓鉸(捆綁人的繩子與枷鎖。比喻拘限) (7) 絲、線等做成的穗狀飾物 [tasse1]。如:紅纓;帽纓;纓佩(以纓紐爲佩飾);纓蕤(帽子的垂飾);纓徽(婦女所佩帶的香囊) 詞性變化 ◎ 纓 纓 yīng 〈動〉 (1) 纏繞、系牽。通“嬰”[twine] 而不纓垢氛。——謝靈運《述祖德》。 李善注:“纓,繞也。” (2) 又如:纓情(猶繫心) (3) 遭受 [suffer from]。如:纓繳(中箭。繳( zhuó):箭上的絲繩。借指箭) 常用詞組 纓絡纓帽纓子 【未集中】【糸】纓·康熙筆画:23 ·部外筆画:17 纓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未收錄“缨”字頭,請參考“纓”字。)【未集中】【糸】纓·康熙筆画:23 ·部外筆画:17 【廣韻】於盈切【集韻】渠成切,𠀤音嬰。【正韻】於京切,音英。【說文】冠系也。【釋名】纓,頸也,自上而繫於頸也。【禮·曲禮】女子許嫁纓。 又【玉藻】𤣥冠朱組纓,天子之冠也。 又【儀禮·旣夕】薦馬纓三就。【註】今馬鞅。【周禮·春官·巾車】鍚樊纓。【註】纓,當胷,削革爲之也。 又【左傳·桓二年】鞶厲游纓。【註】纓在馬膺首如索帬。 又【集韻】於正切,音郢。義同。 【卷十三】【糸】 纓 《说文解字》(說文解字未收錄“缨”字頭,請參考“纓”字:)【卷十三】【糸】 『說文解字』 冠系也。从糸嬰聲。於盈切 『說文解字注』 冠系也。冠系、可以系冠者也。系者、係也。以二組系於冠卷結頣下是謂纓。與紘之自下而上系於筓者不同。冠用纓。冕弁用紘。纓以固武。卽以固冠。故曰冠系。玉藻之記曰。玄冠朱組纓。天子之冠也。緇布冠繢緌。諸侯之冠也。玄冠丹組纓。諸侯之齊冠也。玄冠綦組纓。士之齊冠也。許此冠字專謂冠、不該冕弁。从糸。嬰聲。於盈切。十一部。 缨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jiŋ˥ 粤语jing1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缨 字源字形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纓」。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纓 绬 䋝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