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词语:

 

词条
释义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ㄩˊ

部首

部外9

總筆畫12

𢋅𢶖𤻍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63C4

左右结构

12134125112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wgj

qomn

doqk

58021

拼音

注音ㄩˊ

部首部外 9總筆劃 12

統一碼 63C4筆順 121341251122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1) (形聲。從手,俞聲。本義:引;揮動)

(2) 同本義 [draw forth;brandish]

揄,引也。——《說文》

神之揄臨壇宇。——《漢書·郊祀志》

被髮揄袂。——《莊子·漁夫》

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韓非子》

孫子曰:鼓而坐之,十而揄之。——《孫臏兵法》

(3) 又如:揄兵(引兵);揄袂(揮動衣袖)

(4) 出,拿出 [offer]

使言之而非也,雖在卿相人君,揄策於廟堂之上,未必可用。——《淮南子·主術》

(5) 逗引 [tease]。如:揄弄(逗引戲弄);揄揶(揶揄)

(6) 另見 yóu

常用詞組


揄揚

國語辭典

ㄩˊ
  1. 拖曳、牽引。《說文解字·手部》:「,引也。」《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於是鄭女曼姬,被阿錫,紵縞。」唐·張守節·正義:「,曳也。」《聊齋志異·卷一·嬌娜》:「女乃斂羞容,長袖,就榻診視。」

  2. 揮動。《韓非子·內儲說下》:「御者因刀而劓美人。」《淮南子·氾論》:「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

  3. 引出、提出。《淮南子·主術》:「使言之而非也,雖在卿相人君,策於廟堂之上,未必可用。」《漢書·卷二二·禮樂志》:「神之,臨壇宇。」唐·顏師古·注:「言神引來降臨之也。」

  4. 參見「[[揶]]」條。

ㄧㄡˊyóu
  1. 清理米臼,取出米臼中的米。《詩經·大雅·生民》:「或舂或,或簸或蹂。」漢·鄭玄·箋:「,抒臼也。」

ㄧㄠˊyáo
  1. 參見「揄狄 」條。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揄」 說文‧手部「揄」 睡.編10「揄」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𢋅
𢶖
𤻍
随便看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Sdic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2/22 14:4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