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借
流借是貨幣的流通。北宋熙寧十年 (1077年),沈括回答神宗實行青苗、免役二法後致使“公私錢幣皆虛”的原因時說:“錢利於流借。十室之邑有錢十萬,而聚於一人之家,雖百歲,故十萬也。貿而遷之,使人饗十萬之利,遍於十室,則利百萬矣。遷而不已,錢不可勝計。今至小之邑,常平之蓄不減萬緡,使流轉於天下,何患錢之不多也。”(《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八三)。認爲貨幣不應死藏而應不斷地處於流通之中。貨幣流通速度越快,同量貨幣的相對數量越大,因而極少的貨幣量藉助於快速流轉,就可以發揮事半功倍的作用。沈括的上述觀點是世界較早出現的關於貨幣流通速度和貨幣流通數量關係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