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搴 | ||||||||||||||||||||||||||
释义 |
標 搴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搴 qiānㄑㄧㄢˉ ◎ 拔取:斬將~旗。 英語 extract; seize; pluck up 法語 saisir,tirer 搴 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 搴qiān 〈動〉 (1) (形聲。從手,寒省聲。本義:拔取) (2) 同本義 [pull up] 搴,取也。——《廣韻》 搴旗四麾。——《後漢書·杜篤傳》 斬將搴旗之士。——《史記·劉敬叔孫通傳》 寡人不席而坐地,二三子莫席,而子獨搴草而坐之,何也?——《晏子春秋》 搴大旗者。——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3) 又如:搴旗(拔取敵人軍旗);搴須(拔鬍鬚);搴條(拔取樹枝) (4) 採摘 [pick] 搴芙蓉兮木末。——《楚辭·九歌·湘君》 (5) 又如:搴芳(採摘花草);搴取(採摘);搴採(採摘);搴擷(採摘);搴攬(摘取,採取) (6) 舉 [hold up] 士大夫雖也搴着大旗擁護精神文明。——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7) 通“褰”。撩起 [lift up] 搴裳訪古。——盧照鄰《釋疾文》 (8) 又如:搴涉(提衣涉水);搴裳(猶褰裳。提起衣裳);搴帷(撩起帷幕) 搴 國語辭典動
名
【卯集中】【手】搴·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0 搴 《康熙字典》【卯集中】【手】搴·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0 【集韻】【韻會】 又姓。漢將搴揚。 又【正韻】苦堅切,音牽。義同。 又【唐韻】【正韻】九輦切【集韻】【韻會】九件切, 又草名。【爾雅·釋草】搴柜朐。 又【集韻】已仙切,音鸇。引取也。互見㩃攓二字註。 【卷十二】【手】 㩃 《说文解字》(說文解字未收錄“搴”字頭,請參考“㩃”字:)【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拔取也。南楚語。从手寒聲。《楚詞》曰:“朝㩃批之木蘭。”九輦切〖注〗朝㩃阰之木蘭。 『說文解字注』
搴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tɕʰiæn˥ 唐代读音gyɛ̌n日语读音TORU NUKU 客家话[海陆腔] kien1 [梅县腔] kian1 [台湾四县腔] kien1 [客英字典] ken1粤语hin1 近代音中古音見母獮韻上聲蹇小韻九輦切三等開口;上古音黄侃系统:見母寒部 ;王力系统:見母元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搴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異體字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