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柘 | ||||||||||||||||||||||||||||||||||||||||||||||||||||||||||
释义 |
標 柘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柘 zhèㄓㄜˋ
英語 a thorny tree; sugarcane 德語 Cudrania triloba, Seidenwurmdorn(S, Bio),Zhe(Eig, Fam) 法語 mûrier 柘 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 柘zhè 〈名〉 (1) 柘樹 [three-bristle cudrania]。落葉灌木或喬木,樹皮灰褐色,有長刺,葉子卵形或橢圓形,花小,排列成頭狀花序,果實球形。葉子可以喂蠶,木材中心爲黃色,質堅而緻密,是貴重的木料 (2) 唐教坊舞曲《柘枝舞》的省稱 [Zhe-Zhi dance] 柘因零落難重舞,蓮爲單開不併頭。——《警世通言》 (3) 又如:柘袖(柘枝舞者的衣袖);柘舞(柘枝。即柘枝舞);柘枝花帽(舞柘枝時所帶的帽子) (4) 通“蔗”。甘蔗[sugarcane] 有柘漿些。——《楚辭·招魂》。王夫之雲:“柘,與蔗通。” 泰尊柘漿析朝酲。——《漢書·禮樂志》 諸柘巴苴。——司馬相如《子虛賦》 (5) 注:“諸柘,甘蔗也。” 柘 國語辭典名
【辰集中】【木】柘·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柘 《康熙字典》【辰集中】【木】柘·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夜切,音蔗。【說文】桑屬。【蠶書】柘葉飼蠶爲絲,中琴瑟絃,淸響勝凡絲。 又【周禮·考工記】弓人取幹之道,柘爲上。 又【禮·投壷】矢以柘若棘,毋去其皮。 又【本草】其本染黃赤色,謂之柘黃,天子服。 又【崔豹·古今註】桑實曰葚,柘實曰佳。 又奴柘。【本草·陳藏器曰】似柘,節有刺,冬不彫。 又【南方草木狀】諸柘,一曰甘蔗。【宋玉·招䰟】胹龞炮羔,有柘漿些。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屬淮陽郡。 又山名。【山海經】松山之北有柘山。 又姓。【統譜】春秋柘稽,漢柘溫舒。 又【唐韻古音】之怒切。【詩·大雅】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遷明德,串夷載路。 【卷六】【木】 柘 《说文解字》【卷六】【木】 『說文解字』 桑也。从木石聲。之夜切 『說文解字注』 (柘)柘桑也。三字句。各本無柘字。今補。山桑、柘桑皆桑之屬。古書竝言二者則曰桑柘。單言一者則曰桑、曰柘。柘亦曰柘桑。如淮南注烏號云柘桑其木堅勁、鳥歭其上是也。桑、柘相似而別。見胡氏通鑑釋文辨誤。從木。石聲。之夜切。古音在五部。漢志。琅邪郡𤫊門高䂞山。䂞乃原之誤。水經汪可證。師古謂卽柘字。誤。 柘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tʂɤ˥˧ 日语读音YAMAGUWA TSUGE韩语罗马CA现代韩语자 客家话[海陆腔] zha5 [客语拼音字汇] za4 [台湾四县腔] za5 [客英字典] zha5 [宝安腔] za5 [梅县腔] zha5粤语ze3潮州话zia3 近代音照母車遮韻去聲柘小空;中古音照章母禡韻去聲柘小韻之夜切三等開口;上古音黄侃系统:端母鐸部 ;王力系统:章母鐸部 ; 吴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柘 字源字形字源演變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䂞 樜 𥦼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