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词语:

 

词条
释义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qíng

ㄑㄧㄥˊ

部首

部外8

总笔画20

䵞剠𪐛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9EE5

左右结构

25431211444441251234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lfoi

wfyrf

lkjk

60396

拼音qíng

注音ㄑㄧㄥˊ

部首部外 8总笔画 20

统一码 9EE5笔顺 25431211444441251234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qíng

〈动〉

(1) (会意。从黑,京声。刻其面以墨窒之。字亦作“剠”。本义:古代一种肉刑,墨刑的异称)

(2) 刺字 [tattoo;punishment of branding a criminal]

黥,墨刑在面也。——《说文》

放黥者马竿人面也。——《书·刑德》

(3) 又如:黥首刖足(刻额染墨,截断双脚);黥布(英布,汉高祖的大将、功臣。因犯罪被黥面);黥首(汉代刑法之一。其法在罪人额上刻字染墨);黥面(在脸上刺字涂墨);黥徒(受黥刑的犯人。引申泛指囚徒,罪犯)

(4) 镌刻 [carve]

声明走百灵,结构黥幽谷。——· 魏源《白岳东崖》

词性变化


qíng

〈名〉

受过黥刑的人 [tattooed person]

失其政,天下乘时,黥髡盗贼。——《新五代史》

國語辭典

ㄑㄧㄥˊqíng
  1. 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字涂墨。后亦用于奴婢、士兵,以防其逃跑。《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之,欲隐勿见。」《南史·卷五一·梁宗室传上·临川靖惠王宏传》:「蓄奴僮数百,皆其面。」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黥」 說文‧黑部「黥」 睡.法5「黥」
「䵞」 說文或體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异体字
𪐛
随便看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Sdic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2/22 10: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