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芋 | ||||||||||||||||||||||||||||||||||||||||||||||||||||||||||
释义 |
次通標 芋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芋 yùㄩˋ
英語 taro 德語 Taro 法語 taro,Arum,tubercules comestibles 芋 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 芋yù 〈名〉 (1) (形聲。從艸,於聲。本義:植物名。俗稱“芋艿”) (2) 同本義 [taro] 芋,大葉實根,駭人,故謂之芋也。——《說文》 士卒食芋菽。——《史記·項羽本紀》 其實葵菹芋。——《儀禮·士喪禮》 (3) 又如:芋火(煨芋的炭火);芋渠(大芋頭。同“芋魁”);芋荷(芋艿。因其葉似荷,故名。南方稱芋頭的葉及柄爲芋荷);芋火(煨芋之火);芋郎君(摶芋酥作人形的食品);芋魁(芋的塊莖。泛指薯類植物的塊莖);芋魁豆飯(喻食物粗劣) (4) 泛指薯類植物 [tuber crops]。如:山芋;洋芋 常用詞組 芋艿芋頭 芋 國語辭典名
【申集上】【艸】芋·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3 芋 《康熙字典》【申集上】【艸】芋·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3 【唐韻】【韻會】王遇切【集韻】王矩切【正韻】羊茹切,𠀤音羽。【說文】大葉實根駭人,故謂之芋也。【續博物志】芋以十二子爲衞,應月之數也。【史記·項羽本紀】士卒食芋菽。【索隱註】芋,蹲鴟也。 又【儀禮·士喪禮註】齊人或名全菹爲芋。 又【廣韻】雲俱切,音于。草盛貌。 又【集韻】【韻會】匈于切【正韻】休居切,𠀤音吁。【揚子·方言】大也。【詩·小雅】君子攸芋。【註】香于反。 又火吳反。或作吁。 又陳有芋尹,見【左傳】蓋以鳥名官。 【卷一】【艸】 芋 《说文解字》【卷一】【艸】 『說文解字』 大葉實根,駭人,故謂之芌也。从艸亏聲。王遇切〖注〗徐鍇曰:“芌猶言𠮱。𠮱,驚辤,故曰駭人。” 『說文解字注』 (芋)大葉實根駭人。故謂之芌也。口部曰。吁、驚也。毛傳曰。訏、大也。凡于聲字多訓大。芋之爲物。葉大根實。二者皆堪駭人。故謂之芋。其字从艸于聲也小雅。君子攸芋。毛傳。芋、大也。謂居中以自光大。箋云。芋當作幠。从艸。亏聲。王遇切。五部。 芋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jy˥˧ 唐代读音hiò日语读音IMO韩语罗马WU HWU现代韩语우 客家话[海陆腔] wu6 ri6 [客英字典] vu3 [台湾四县腔] wu5 ji5 [陆丰腔] wu6 [东莞腔] wu3 [宝安腔] wu3 [客语拼音字汇] vu4 [梅县腔] j5粤语wu6 近代音影母魚模韻平聲陽魚小空;影母魚模韻去聲禦小空;中古音喻云母虞韻平聲于小韻羽俱切三等合口;喻云母遇韻去聲芋小韻王遇切三等合口;上古音黄侃系统:匣母模部 ;王力系统:匣母魚部 ; 官话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芋 字源字形字源演變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芌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