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茅 | ||||||||||||||||||||||||||||||||||||||||||||||||||||||||
释义 |
常通標 茅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茅 máoㄇㄠˊ ◎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開花,後生葉,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莖可食,亦可入藥。葉可編蓑衣(亦稱“白茅”):~草。~廬。~舍。名列前~(喻名次列在前面)。 英語 reeds, rushes, grass; surname 德語 Dachstroh(S),Mao(Eig, Fam) 法語 roseau 茅 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 茅máo 〈名〉 (1) (形聲。從艸,矛聲。本義:草名。即白茅,俗稱茅草) (2) 同本義 [thatch grass;cogongrass] 茅,菅也。——《說文》。按,菅之不滑澤有毛者,可縮酒;又以爲藉。 藉用白茅。——《易·大過》 晝爾於茅。——《詩·豳風·七月》 祭祀共蕭茅。——《周禮·甸師》 白華菅兮,白茅束兮。——《詩·小雅·白華》 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爲間不用,則茅塞之矣。——《孟子·盡心下》 爾貢包茅不入。——《左傳·僖公四年》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3) 又如:茅飛渡江;抱茅入竹;茅卜(古代卜法之一。瓊茅是一種多年生的草,古人以爲靈驗,用瓊茅來占卜吉凶稱爲茅卜);茅店(茅草搭蓋的客店。指簡陋的旅舍);茅茹(茅根相牽連的樣子。喻同類事物之相互牽引);茅茨(茅草屋。上古房屋都是茅頂,殷墟出土的宮室屋頂都覆以茅草);茅塞(茅草蔽塞山路,不能通行。比喻人心遭受物慾矇蔽,不能通透義理);茅屋採椽(用茅草蓋屋頂,柞木做屋櫞。比喻居處的儉樸) (4) 茅屋,簡陋的居住 [thatched cottage]。如:茅舍(茆舍。茅屋);茅店(用茅草蓋成的旅舍。言其簡陋);茅茨(茆茨。茅屋;亦指簡陋的居室。引申爲平民里巷);茅軒(茅舍);茅堂(茆堂。草蓋的屋舍) (5) 借指茅土之封 [feud]。如:茅土(指王、侯的封爵。古天子分封王、侯時,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築壇,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爲受封者得以有國建社的表徵);茅社(茆社。古天子分封諸侯,授之茅土,使歸國立社,稱作茅社) (6) 姓 (7) 通“旄”。竿頂用旄牛尾做裝飾的旗幟 [ancient flag with yak's tail] 鄭伯肉袒,左執茅旌,右執鸞刀,以逆 莊王。——《公羊傳·宣公十二年》 常用詞組 茅草茅茨不剪茅店茅房茅坑茅廬茅棚茅塞頓開茅舍茅廁茅屋茅檐 茅 國語辭典名
【申集上】【艸】茅·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5 茅 《康熙字典》【申集上】【艸】茅·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5 【唐韻】莫交切【韻會】謨交切, 又國名。【左傳·襄二十四年】凡、蔣、郉、茅。【註】高平昌邑縣西有茅鄕。 又享名。【史記·魏世家註】脩武軹縣有茅亭。 又門名。【說苑】楚太子立于茅門之外。 又山名。【晉書·許邁傳】延陵之茅山是洞庭西門,潛通五嶽。 又姓。【通志·氏族略】茅氏,周公之後,子孫以國爲氏,秦有茅焦。 又【韻補】迷侯切,音矛。【屈原·離騷】時 又【類篇】莫佩切。茅蒐,蒨草。 又【集韻】眉鑣切,音苗。【易·泰卦】拔茅連茹。鄭讀作苗。 【卷一】【艸】 茅 《说文解字》【卷一】【艸】 『說文解字』 菅也。从艸矛聲。莫交切 『說文解字注』
茅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mɑu˧˥ 唐代读音*mau日语读音KAYA CHI韩语罗马MO现代韩语모 客家话[海陆腔] mau2 [梅县腔] mau2 bau3 [沙头角腔] mau2 [陆丰腔] mau3 [台湾四县腔] mau2 [客英字典] mau2 [东莞腔] mau2 [宝安腔] mau2 [客语拼音字汇] mau2粤语maau4潮州话mau5 近代音明母蕭豪韻平聲陽毛小空;中古音明母肴韻平聲茅小韻莫交切二等開口;上古音黄侃系统:明母蕭部 ;王力系统:明母幽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茅 字源字形字源演變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