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蚕 | ||||||||||||||||||||||||||||||||||||||||||||||||||||||||||||
释义 |
常標 蚕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蠶 (蠶) cán ㄘㄢˊ ◎ 昆蟲,有“家蠶”和“柞(zuò)蠶”,通常指“家蠶”,吃桑葉,吐絲做繭。絲可織綢緞。“柞蠶”吃柞樹葉,絲可織繭綢:~絲。~繭。~食。~寶寶(蠶的愛稱)。 英語 silkworms 德語 Seidenspinner 法語 ver à soie,toute chenille à cocon 蚕 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 蠶 蠶 cán 〈名〉 (1) (形聲。本義:一種能吐絲結繭的昆蟲) (2) 同本義 [silkworm]。有家蠶、柞蠶等。蠶絲爲重要的纖維資源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宋· 張俞《蠶婦》 (3) 又如:蠶舍(蠶屋。蠶房);蠶精(蠶神);蠶蛻(蠶眠期所脫的皮) (4) 蠶事。養蠶的工作 [silkworm-raising jobs] 羅敷善蠶桑。——《樂府詩集·陌上桑》 (5) 又如:蠶功(蠶事);蠶母(古時主管蠶事的女官) 詞性變化 ◎ 蠶 蠶 cán 〈動〉 養蠶 [raise silkworm]。如:蠶具(養蠶所用的器具);蠶作(養蠶的勞作);蠶耕(養蠶與耕田) 常用詞組 蠶寶寶蠶箔蠶蔟蠶豆蠶繭蠶眠蠶農蠶沙蠶山蠶食蠶絲蠶蟻蠶蛹蠶紙蠶子 蚕 國語辭典
【申集中】【虫】蚕·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4 蚕 《康熙字典》【申集中】【虫】蚕·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4 【唐韻】【集韻】【正韻】 (蠶)【唐韻】昨含切【集韻】【韻會】【正韻】徂含切, 又原蠶。【埤雅】再蠶謂之原蠶,一名魏蠶,今以晚葉養之。 又紅蠶。蠶足於葉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蠶已老,則紅,故謂之紅蠶。 又野蠶。【後漢·光武紀】野蠶成繭,被于山阜。 又華蠶。【述異記】園客種五色香草,啖華蠶,得繭一百二十枚,大如甕。 又【本草】石蠶,一名沙蝨,乃東澗水中細蟲。 又雪蠶,生隂山及峨嵋山,北人謂之雪蛆。 又金蠶,屈如指環,食故緋帛錦,如蠶之食葉也。 又蠶室。【晉書·禮志】皇后親乗車東郊苑中蠶室祭蠶神。 又蠶神。【爾雅翼】今蠶神曰苑窳婦人、寓氏公主,凡二神。 又人名。【成都記】蠶叢氏,蜀君也。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蜀郡蠶陵。【國名記】彭之遵縣有蠶厓。 又蠶繭,草名。【本草】治腫脹。 【卷十三】【䖵】 蠶 《说文解字》(說文解字未收錄“蚕”字頭,請參考“蠶”字:)【卷十三】【䖵】 『說文解字』 任絲也。从䖵朁聲。昨含切 『說文解字注』 任絲蟲也。任俗譌作吐。今正。任與蠶以㬪韵爲訓也。言惟此物能任此事。美之也。絲下曰。蠶所吐也。从䖵。朁聲。昨含切。古音在七部。讀如鬵。 蚕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tsʰĄn˧˥ 日语读音KAIKO韩语罗马CHEN CAM现代韩语천越南语tằm 粤语caam4 tim5潮州话coiⁿ5 [揭阳、潮阳]caiⁿ5 上古音 中古音 蚕 字源字形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蠶」。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異體字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