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袪 | ||||||||||||||||||||||||||||||||||||||||||||||||||||||||||
释义 |
標 袪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袪 qūㄑㄩˉ
英語 sleeves; cuff 袪 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 袪qū 〈名〉 (1) (形聲。從衣,去聲。本義:衣袖) (2) 同本義 [sleeve] 祛,衣袂也。——《說文》 祛尺二寸。——《禮記·王藻》。按,析言之,則袖曰袂,袖口曰祛。” 摻執子之祛兮。——《詩·鄭風·遵大路》 羔裘豹祛。——《詩·唐風·羔裘》 左祛掛於博桑。——《楚辭·哀時命》 (晉文公)逾垣而走,(寺人)披斬其袪。——《左傳》 (3) 專指袖口 [end of sleeve]。如:袪裼(緣飾袖口) 詞性變化 ◎ 袪qū 〈動〉 (1) 撩起 [lift up] 黼帳袪而結組兮。——傅毅《舞賦》。注:“猶舉也。” (2) 又如:袪衣(撩起衣服);袪步(舉衣而行);袪衣受業(撩起衣服前往受業。形容虛心求教) (3) 擺脫,去掉 [drive off] 童蒙賴焉。用袪其蔽。——蔡邕《郭有道碑文》 伊餘樂好仁,惑袪各亦泯。——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 (4) 又如:袪除(除去);袪癢(除病);袪蕩(清除) (5) 分開 [separate] 合袪於天地神祗。——《漢書》 袪 國語辭典名
動
【申集下】【衣】袪·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5 袪 《康熙字典》【申集下】【衣】袪·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5 【唐韻】去魚切【集韻】【韻會】【正韻】丘於切, 又袖口也。【儀禮·喪服】袪尺二寸。 又【類篇】舉袖貌。【韓詩外傳】孟嘗君明日袪衣請受業。【後漢·班固傳】袪黼帷,鏡淸流。 又【集韻】丘據切,音去。義同。褱字原从罒,不从眔作。 【卷八】【衣】 袪 《说文解字》【卷八】【衣】 『說文解字』 衣袂也。从衣去聲。一曰袪,褱也。褱者,袌也。袪,尺二寸。《春秋傳》曰:“披斬其袪。”去魚切 『說文解字注』
袪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tɕʰy˥ 日语读音SODE韩语罗马KE现代韩语거 客家话[海陆腔] ki1 [宝安腔] ki1 |[台湾四县腔] ki1 [梅县腔] ki1 ki2 [客英字典] ki1 [客语拼音字汇] kia4粤语keoi1 近代音中古音溪母魚韻平聲虚小韻去魚切三等合口;上古音黄侃系统:溪母模部 ;王力系统:溪母魚部 ; 吴语 上古音 中古音 袪 字源字形字源演變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異體字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