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裸 | ||||||||||||||||||||||||||||||||||||||||||||||||||||||||||
释义 |
次通標 裸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裸 luǒㄌㄨㄛˇ ◎ 露出,沒有遮蓋:~露。~體。~裎(脫衣露體)。赤~~。~子植物。 英語 bare, nude; undress, strip 德語 nackt, bloß (Adj),unbekleidet, unverhüllt (Adj) 裸 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 裸 躶、臝 luǒ 〈動〉 (1) (形聲。從衣,果聲。本義:赤身露體) (2) 同本義 [naked] 臝,袒也。——《廣雅》 趙簡子夢童子裸而轉以歌。——《左傳·昭公三十一年》 其動物宜臝物。——《周禮·大司徒》 平怒,乃解衣裸而佐刺船。——《史記·陳丞相世家》 其西甌駱裸國亦稱王。——《史記·南越列傳》。索隱:“裸,露形也。” 或白晝使臝伏。——《漢書·高五王傳》。師古曰:“臝者,露形體也。” 輒立臝立擊鼓。——《漢書·江都易王非傳》 臝診其屍。——《漢書·董賢傳》 (3) 又如:裸衣(脫衣露體);裸行(赤身露體行走);裸戲(裸身作戲);裸形(裸體);裸國(古國名。屬不穿衣服的熱帶民族);裸屍(使屍骨暴露於野外);裸袒(赤身裸體) (4) 捋,撩 [pull up]。如:裸袖揎拳;裸袖揎衣 詞性變化 ◎ 裸luǒ 〈名〉 露出的身體 [naked body] 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 裸luǒ 〈形〉 (1) 動植物外面沒有毛、羽、鱗、甲或其它東西包裹的[bare] 地爲大矣,而水泉草木毛羽裸鱗未嘗息也。——《呂氏春秋·觀表》 (2) 又如:裸芽(植物學名詞。無鱗葉保護的芽稱爲裸芽);裸蟲(指沒有羽、毛、鱗、甲的動物。包括有人類、蚯蚓等) (3) 獸類短毛的 [short-hair]。如:裸物(短毛的動物);裸見(沒有遮蔽;顯露於外) 常用詞組 裸露裸體裸線裸袖揎衣裸子植物 裸 國語辭典動
形
【申集下】【衣】裸·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裸 《康熙字典》【申集下】【衣】裸·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古文〕 又人曰裸蟲。【晉書·五行志】裸蟲,人類,而人爲之王。 又川名。【述異記】桂林東南邊海有裸川。【桓譚·新論】呈衣冠于裸川。 又海上有裸人鄕。 又館名。【拾遺記】靈帝初起裸遊館千閒。 【韻會】作 【】【】 裸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裸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luo˨˩˦ 日语读音HADAKA韩语罗马LA YA现代韩语나 라越南语khoả 客家话[海陆腔] ko6 lo3 la3 [梅县腔] ko3 [台湾四县腔] ko5 lo3 la3 [客英字典] ko5 lo3 [沙头角腔] ko5 [宝安腔] ko5 lo3 [东莞腔] lo3 [客语拼音字汇] lo3粤语lo2潮州话lo2 近代音中古音來母果韻上聲裸小韻郎果切一等合口;上古音黄侃系统:來母歌部 ;王力系统:來母歌部 ; 官话 吴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裸 字源字形字源演變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異體字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