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词语:

 

词条
释义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shì

ㄕˋ

部首

部外7

總筆畫14

𣂯𣂶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A93

上下结构

12133124111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ryf

qlymr

dps

52601

拼音shì

注音ㄕˋ

部首部外 7總筆劃 14

統一碼 8A93筆順 12133124111251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shì

〈動〉

(1) (形聲。從言,折聲。本義:發誓;立誓)

(2) 同本義 [swear]

誓,以言約束也。——《說文》注:“凡自表不食言之辭皆曰誓,亦約束之意也。”

約信曰誓。——《禮記·曲禮》

予誓,告汝誓命。——《書·甘誓》。注:“要信也。”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詩·衛風·氓》

司射西面誓之。——《儀禮·大射儀》。注:“猶告也。”

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左傳·隱公元年》

終待說山盟海誓。——趙長卿《賀新郎》

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爲誓與城爲殉。——· 全祖望《梅花嶺記》

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3) 又如:誓志(發誓立志);誓死不貳(發誓至死不變心);誓辭(立誓的言辭);誓戒(誓約警戒);誓劍(對着劍發誓;皇帝贈與出巡大臣的寶劍,即後世所稱的“上方寶劍”);誓書鐵券(即“丹書鐵券”。古代帝王頒賜功臣的享有免罪等特權的證件)

(4) 接受爵位 [accept a rank of nobility]

凡諸侯之適子,誓於天下,攝其君,則下其君之禮一等。——《周禮》

(5) 告誡;告知 [warn;tell]

司射西面誓之曰:“公射大候,大夫射參,士射干。”——《儀禮·大射儀》。注:“猶告也。”

惟君有黼裘以誓省。——《禮記·玉藻》。疏:“告勑也。”

[五戒]一日誓,用之於軍旅。——《周禮·秋官·士師》

(6) 又如:誓戒(約束警戒);誓民(告戒吏民);誓衆(告誡衆人)

(7) 銘刻;牢記 [engrave on one's mind;keep firmly in mind]。如:誓肌(刻骨銘心)

詞性變化

shì

〈名〉

(1) 指國與國、人與人之間所訂立的誓約;盟約;誓言 [oath of alliance;oath;pledge]

背誓。—— 曹植《五帝誅》

周武有孟津之誓。——《左傳·昭公四年》

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2) 又如:誓令(誓言與命令);誓信(盟約);誓書(盟約);誓章(記載有誓詞的文件);誓要(約盟,盟誓)

(3) 古代告誡將士的言辭 [warning;admonition]。如:《湯哲》《泰誓》《秦誓》

shì

〈形〉

謹慎 [prudent]

曲藝皆誓之,以待又語。——《禮記·文王世子》

常用詞組


誓不罷休誓詞誓師誓死誓死不二誓死不屈誓同生死誓願誓約

國語辭典

ㄕˋshì
  1. 表明決心、矢志不渝的言詞。如:「立」、「發」、「山盟海」。《詩經·衛風·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1. 告誡。如:「誓師」。《書經·泰下》:「王乃大巡六師,明眾士。」《國語·越語上》:「句踐既許之,乃致其眾而之。」

  1. 絕對。如:「誓不兩立」、「誓不甘休」。

  2. 受命。《周禮·春官·典命》:「凡諸侯之適子,于天子攝其君。」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誓」 散氏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6「誓」 說文‧言部「誓」
「誓」 𩰬攸從鼎西周晚期集成2818
「誓」 番生簋蓋西周晚期集成4326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𣂯
𣂶
随便看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Sdic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1/16 18: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