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謝 | ||||||||||||||||||||||||||||||||||||||||||||||||||||||||||||
释义 |
通 謝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謝 xièㄒㄧㄝˋ ◎ 見“謝”。 英語 thank; decline 德語 danken, sich bedanken (V),welken, vertrocknen, verblühen (V),Xie (Eig, Fam) 法語 remercier,s'excuser,refuser,se flétrir,dépérir 謝 國語辭典動
名
【酉集上】【言】謝·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0 謝 《康熙字典》【酉集上】【言】謝·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0 【唐韻】辭夜切【集韻】【韻會】【正韻】詞夜切, 又【正韻】絕也。【史記·儒林傳】謝絕賔客。 又【增韻】退也,衰也,彫落也。【南史·範縝傳】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減。【淮南子·兵略訓】若春秋有代謝。 又【類篇】告也。【前漢· 又【韻會】拜賜曰謝。【前漢·張安世傳】安世嘗有引薦,其人來謝。安世以爲舉賢達能,豈有私謝邪。 又【正字通】自以爲過曰謝。【禮·檀弓】從而謝焉。【史記·項羽紀】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又【韻會】聽也。【正韻】致仕曰謝。【禮·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必賜之几杖。【註】謝,猶聽也。 又鳥名。【張華·禽經】子規啼苦,則倒懸於樹,自呼曰謝豹。 又菜名。【本草綱目】水苦蕒,一名謝婆菜。 又島名。【唐書·地理志】登州東北海有大謝島。 又蠻名。【舊唐書·南蠻傳】東謝蠻,其地在黔州之西。 又國名。【詩·大雅】于邑于謝。【毛傳】謝,周之南國也。【朱傳】在今鄧州南陽縣。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謝沐縣,屬蒼梧郡。 又姓。【廣韻】出 又複姓。【風俗通】周宣王支子食采謝丘,因以爲氏。【前漢·古今人表】謝丘章,魯人。 又通作榭。【左傳·襄三十一年】宮室 又或作繹。亦作射。【爾雅·釋魚】龜仰者謝。【疏】謂行時頭仰。《周禮》地龜曰繹屬是也。【周禮·春官·龜人鄭註】仰者繹。【禮·玉藻·鄭註】靈射之屬。【釋文】射音亦。【周禮】作繹。【爾雅】作謝。 又叶祥豫切,徐去聲。【左思·魏都賦】有靦瞢容,神惢形茹。弛氣離坐,㥏墨而謝。 又叶徂賀切,音坐。【韓愈·送窮文】 【卷三】【言】 謝 《说文解字》【卷三】【言】 『說文解字』 辤去也。从言䠶聲。辤夜切 『說文解字注』
謝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ɕiɛ˥˧ 唐代读音*zià日语读音AYAMARU WABI KOTOWARU韩语罗马SA现代韩语사越南语tạ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a5 [客语拼音字汇] qia4 [海陆腔] cia6 [宝安腔] cia3 [沙头角腔] cia5 [客英字典] cia5 [梅县腔] cia3 [陆丰腔] cia6粤语ze6 近代音心母車遮韻去聲謝小空;中古音邪母禡韻去聲謝小韻辝夜切三等開口;上古音黄侃系统:心母鐸部 ;王力系统:邪母鐸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謝 字源字形字源演變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異體字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