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讹 | ||||||||||||||||||||||||||||||||||||||||||||||||||||||||||||
释义 |
次標 讹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訛 (訛) éㄜˊ
英語 swindle, cheat; erroneous, wrong 讹 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 訛 訛、譌 é 〈名〉 (1) (形聲。從言,化聲。字本作“譌”。本義:謠言) (2) 同本義 [rumor] 譌,僞言也。——《說文》 (3) 字亦作“訛” 民之訛言。——《詩·小雅·沔水》 訛言大水至。——《漢書·成帝紀》 (4) 又如:訛言(謠言) (5) 差錯 [error]。如:訛舛(差錯;謬誤);訛闕(錯誤殘缺);訛頭(過失,污點,把柄);訛替(錯誤) 詞性變化 ◎ 訛 訛 é 〈動〉 (1) 訛詐 [black-mail]。如:訛人(訛詐人);訛頭(訛詐的錢財) (2) 改變;感化 [change;move] 或降於阿,或飲於池,或寢或訛。——《詩·小雅·無羊》 (3) 變化 [change] 式訛爾心。——《詩·小雅·節南山》 歲月遷訛,斯風漸篤。——《通志》 (4) 不正確的 [incorrect] 平秩南訛。——《書·堯典》 (5) 又如:訛音 常用詞組 訛傳訛奪訛謬訛騙訛人訛索訛誤訛言訛詐訛字 【酉集上】【言】訛·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4 訛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未收錄“讹”字頭,請參考“訛”字。)【酉集上】【言】訛·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4 【廣韻】五禾切【集韻】【韻會】【正韻】吾禾切,𠀤音囮。【玉篇】與譌同。僞也,謬也,舛也。【詩·小雅】民之訛言,寧莫之懲。【傳】訛,僞也。【說文】【宋書·五行志】引《詩》𠀤作譌言。 又【爾雅·釋詁】言也。【註】世以妖言爲訛。【前漢·翟方進傳】民人訛謠。【吳志·孫皓傳】妖訛橫興。 又【爾雅·釋言】化也。【書·堯典】平秩南訛。【傳】訛,化也。【史記·五帝紀】作南譌。【索隱】作南爲,謂所當爲之事也。【讀書通】又通作僞。【前漢·王莽傳】毎縣則薅,以勸南僞。【師古註】僞,讀曰訛。化也。 又【爾雅·釋詁】動也。【詩·小雅】或寢或訛。【傳】訛,動也。【韓詩】作譌。覺也。 又【集韻】通作吪。【詩·王風】尚寐無吪。【傳】吪,亦動也。本亦作訛。 又獸名。【神異經】西南荒中出訛獸,狀若兔,人面,能言,常欺人,言東而西,言惡而善。肉美,食之言不眞。一名誕。 又蛇名。【埤雅】恩平郡譜,蛇謂之訛。 又火名。【柳宗元·述舊言懷詩】訛火亟生煆。【註】野火也。【山海經】作譌火。 又姓。【唐書·南蠻傳】巂州新安城旁有六姓蠻,三曰訛蠻。【宋史·眞宗紀】夏國監軍訛勃囉。 又【集韻】牛何切,音莪。亦動也。 【卷三】【言】 譌 《说文解字》(說文解字未收錄“讹”字頭,請參考“譌”字:)【卷三】【言】 『說文解字』 譌言也。从言爲聲。《詩》曰:“民之譌言。”五禾切 『說文解字注』 (譌)譌言也。疑當作僞言也。唐風。人之爲言。定本作僞言。箋云。爲、人爲善言以稱薦之。欲使見進用也。小雅。民之訛言。箋云。訛、僞也。人以僞言相陷入。按爲僞譌古同。通用。尚書南譌。周禮注、漢書皆作南僞。从言。爲聲。五、禾切。十七部。詩曰。民之譌言。今小雅作訛。說文無訛有吪。吪、動也。訛者俗字。 讹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ɤ˧˥ 粤语ngo4潮州话ho3 官话 吴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讹 字源字形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訛」。
金文 楚系簡帛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訛 譌 䚰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