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词语:

 

词条
释义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xiōng

ㄒㄩㄥ

部首

部外4

總筆畫6

繁體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BBB

左右结构

45345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yqbh|yrbh

ivuk

sozi

32770

拼音xiōng

注音ㄒㄩㄥ

部首部外 4總筆劃 6

統一碼 8BBB筆順 453452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訩、哅、詾 xiōng

〈動〉

(1) (形聲。從言,兇聲。本義:爭辯)

(2) 同本義 [argue]

訩,說也。——《說文》。六書故引唐本說文,訟也。

訩,訟也。——《爾雅》

聽漠漠而以爲哅哅。——《荀子·解蔽》

窮兇勢猶競,殺伐聲更訩。——· 曾鞏《青雲亭閒望》

不告於訩,在泮獻功。——《詩·魯頌·泮水》

辯訟公門之下,訩訩不可勝聽。——《鹽鐵論》

(3) 又如:訩訩(喧擾);訩動(喧譁紛擾)。

(4) 恐嚇 [fear]

伊等技窮,知訩餘不慟,乃赴南關質庫。——· 高紹陳《永清庚年紀略》

(5) 又如:訩懼(驚懼不安的樣子)

詞性變化


xiōng

〈名〉

(1) 禍亂 [calamity;disaster]

昊天不傭,降此鞠訩。——《詩·小雅·節南山》

(2)“兇”。兇惡 [ferociouse;fierce]

家父作誦,以究王訩。——《詩·小雅·節南山》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訩」。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詾」 說文‧言部「訩」「讻」「讻」
「訩」 說文或體
「𧧗」 說文或體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随便看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Sdic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2/6 23: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