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诣 | ||||||||||||||||||||||||||||||||||||||||||||||||||||||||||||
释义 |
標 诣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詣 (詣) yìㄧˋ
英語 reach; achievement, accomplishment 德語 akademische Kenntnisse, Fähigkeiten(S),jdm aufsuchen, jdm. besuchen(V),jdm einem Besuch abstatten(V),gehen, führen 法語 aller,arriver 诣 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 詣 詣 yì 〈動〉 (1) (形聲。從言,旨聲。本義:前往,去到) (2) 同本義 [go to] 詣,候至也。——《說文》 詣,進也。——《小爾雅》 未得詣前。——《漢書·楊王孫傳》。注:至也。” 詣,至也。——《蒼頡篇》 吏遂縛詣縣。——三國魏· 邯鄲淳《笑林》 先主遂詣亮。——《三國志·諸葛亮傳》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元濟詣 京師。——《資治通鑑·唐紀》 與魯肅俱詣 孫權。——《資治通鑑》 (3) 又如:詣闕(親自到達宮廷);詣門(上門,登門) (4) 晉謁;造訪。古代到朝廷或上級、尊長處去之稱 [visit]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桃花源記》 後數歲,買臣隨上計吏爲卒,將重車至 長安,詣闕上書,書久不報。——《漢書·朱買臣傳》 (5) 又如:詣謁(前往謁見;造訪);詣閣(前往朝廷官署);詣闕(赴朝堂);詣見(前往詣見) (6) 符合 [conform to] 若執事之言政,詣理切情。——唐· 劉禹錫《答饒州元使君書》 (7) 又如:詣實(符合實際);詣理(合理) 詞性變化 ◎ 詣 詣 yì 〈名〉 (1)[學問等] 所達到的境地 [attainment] 諸葛宏年少不肯學問,始與 王夷甫談,便已超詣。——《世說新語》 夫書畫詣絕者,必傳無疑。——明·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 (2) 又如:詣極(造詣極深);詣絕(造詣絕後) 【酉集上】【言】詣·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6 詣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未收錄“诣”字頭,請參考“詣”字。)【酉集上】【言】詣·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6 【唐韻】五計切【集韻】【韻會】硏計切,𠀤音羿。【說文】𠋫至也。【徐曰】徑𠋫而詣之也。【小爾雅】進也。【玉篇】往也,到也。【增韻】造也。【左傳·莊十七年註】鄭詹詣齊見執。【史記·秦本紀】代王乗傳詣長安。【王褒·洞簫賦】躊躇稽詣。【註】倉頡篇云:詣,至也。言聲稽留,如有所詣也。 又【正字通】學業深入曰造詣。 又蟲名。【揚子·方言】蛄詣謂之杜蛒。 又與栺通。漢有枍栺宮,以木而名。【三輔黃圖】作枍詣宮。【註】枍詣,木名。言宮中美木茂盛也。 又與倪通。【春秋·昭二十九年】叔詣卒。【公羊】【穀梁傳】作叔倪。 【卷三】【言】 詣 《说文解字》(說文解字未收錄“诣”字頭,請參考“詣”字:)【卷三】【言】 『說文解字』 𠋫至也。从言旨聲。五計切 『說文解字注』 𠋫至也。𠋫至者,節𠋫所至也。致下云:送詣也,凡謹畏精微深造以道而至曰詣。關中記:建章宫有馺娑,駘盪,枍詣,承光四殿。西京,西都賦皆作枍詣。俗作栺誤。从言旨聲。五計切。十五部。 诣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ji˥˧ 粤语ngai6潮州话zi2 吴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诣 字源字形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詣」。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詣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