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谓 | ||||||||||||||||||||||||||||||||||||||||||||||||||||||||||||
释义 |
次標 谓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謂 (謂) wèi ㄨㄟˋ
英語 say, tell; call, name; be called 德語 sagen, nennen, heißen, Sinn, Bedeutung(S) 法語 dire,adresser la parole,désigner,sens 谓 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 謂 謂 wèi 〈動〉 (1) (形聲。從言,胃聲。本義:告訴) (2) 同本義 [tell] 謂,報也。——《說文》 人以謂霍氏。——《漢書·霍光傳》。注:“告語也。” 太后明謂左右。——《戰國策·趙策》 謂安陵君曰。——《戰國策·魏策》 謂唐雎曰。 謂島曰。——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3) 說 [say] 謂,說也。——《廣雅·釋詁二》 世溷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楚辭·九章·懷沙》 請往謂項伯,言 沛公不敢背 項王也。——《史記·項羽本紀》 不可謂智。——《墨子·公輸》 不可謂仁。 不可謂忠。 不可謂知類。 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詩·小雅》 (4) 評論 [comment on] 子謂 子賤:“君子哉若人!”——《論語》 (5) 稱爲 [name;call] 謂之文也。——《論語》 謂爲三橫。——《世說新語·自新》 謂之天門。——清· 姚鼐《登泰山記》 皆謂之天門。 (6) 又如:何謂(什麼叫做);稱謂 (7) 認爲,以爲 [think] 謂爲信然。——《三國志·諸葛亮傳》 皆謂已死。——《世說新語·自新》 太守謂誰。——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予謂菊。——宋· 周敦頤《愛蓮說》 (8) 意料 [expect] 不謂嚴挺之乃有此兒也。——《唐語林》 (9) 援助 [help] 故節於身,謂於民。——《晏子春秋》 (10) 通“爲( wèi )”。相當於“是”[be] 醉而不出,是謂伐德。——《詩·小雅·賓之初筵》 詞性變化 ◎ 謂 謂 wèi 〈名〉 意義;意思 [meaning]。如:何謂 ◎ 謂 謂 wèi <連> 通“爲”。因爲 [because] 亦不以衆人之觀易其情貌,亦不謂衆人之不觀不易其情貌。——《列子》 嗇之謂術也生於道理。——《韓非子·解老》 有一人不得其所,則謂之不樂。——《鹽鐵論·憂邊》 常用詞組 謂語 【酉集上】【言】謂·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9 謂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未收錄“谓”字頭,請參考“謂”字。)【酉集上】【言】謂·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9 【唐韻】【集韻】【韻會】𠀤于貴切,音胃。【說文】報也。【徐曰】謂之是報之也。【廣雅】說也。【廣韻】告也,言也。【增韻】與之言也。【易·乾卦】何謂也。【疏】假設問辭,故言何謂。【詩·召南】求我庶士,迨其謂之。【傳】但相告語而約可定矣。【左傳·昭八年】子盍謂之。 又【韻會】事有可稱曰有謂,失於事宜不可名言曰無謂。【莊子·齊物論】今我則有謂矣,而未知吾所謂之,其果有謂乎,其果無謂乎。【前漢·景帝紀】姦法與盜,盜甚無謂也。 又【正韻】非與之言而稱其人亦曰謂,《論語》子謂子賤,子謂子產,是也。指事而言亦曰謂。《詩·召南》謂行多露,《小雅》謂天蓋高之類,是也。稱其言,亦曰謂。《論語》此之謂也,其斯之謂與,是也。 又【正字通】援古釋義而言亦曰謂。《易·臨卦》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禮·樂記》明聖者述作之謂也。 又【爾雅·釋詁】勤也。【詩·小雅】心乎愛矣,遐不謂矣。【箋】謂,勤也。勤思君子也。 又【廣雅】使也。【玉篇】信也,道也。 又姓。【萬姓統譜】宋有謂準,太平興國登科。 【說文】本作𧬴。 【卷三】【言】 謂 《说文解字》(說文解字未收錄“谓”字頭,請參考“謂”字:)【卷三】【言】 『說文解字』 報也。从言胃聲。于貴切 『說文解字注』 報也。㚔部曰。報、當罪人也。葢㓝與罪相當謂之報。引伸凡論人論事得其實謂之報。謂者、論人論事得其實也。如論語謂韶、謂武子、謂子賤子、謂仲弓、其斯之謂與、大學此謂身不脩不可以齊其家是也。亦有借爲曰字者。如左傳王謂叔父、卽魯頌之王曰、叔父也。亦有訓爲勤者。亦以合音冣近也。从言。胃聲。于貴切。十五部。 谓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wei˥˧ 粤语wai6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谓 字源字形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謂」。
金文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謂 𧬴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