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谿 | ||||||||||||||||||||||||||||||||||||||||||||||||||||||||||
释义 |
通 谿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谿 xīㄒㄧˉ ◎ 同“溪”。 英語 valley, gorge; mountain stream 德語 Flüsschen(S),Flüsschen(S) 法語 ruisseau 谿 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 谿 豀 xī 〈名〉 (1) (形聲。從水,奚聲。本義:山溝,山谷) 同本義 [gully;valley] 谿,谷也。——《廣雅》 若高山之與深谿。——《呂氏春秋·察微》。注:“無水曰谿。” 川曰谿。李注:“出於山入於川爲谿也。”——《爾雅·釋水·水注》 澗谿沼沚之毛。——《左傳·隱公三年》。毛注:“谿亦澗也。” 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勸學》 其山時露骨崢崢,然猶見谿流也。——《徐霞客遊記》 (2) 又如:谿谷;谿壑 常用詞組 谿谷谿壑 谿 國語辭典名
【酉集中】【谷】谿·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0 谿 《康熙字典》【酉集中】【谷】谿·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0 【唐韻】苦兮切【集韻】【韻會】【正韻】牽奚切,𠀤音溪。【說文】山瀆无所通者。【爾雅·釋水】水注川曰谿。【疏】杜預曰:谿,亦㵎也。李巡曰:水出於山入於川曰谿。宋均曰:有水曰谿,無水曰谷。【左傳·隱三年】㵎谿沼沚之毛。【荀子·勸學篇】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又弩名。【戰國策】谿子少府。【註】谿子,弩名。少府所造,射六百步之外。【淮南子·俶眞訓】登千仞之谿。【註】谿,蠻夷也。以柘桑爲弩。一曰谿,子國名。 又陽匠名。 又獸名。【山海經】天帝山有獸,狀如狗,名曰谿邊。【註】或作谷遺。 又地名。【史記·吳太伯世家】楚復來伐,次于乾谿。【註】楚東境。 又姓。【莊子·田子方】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數稱谿工。 又複姓。【潛夫論】吳夫槩王奔楚棠谿,因以爲氏。 又通作磎。【馬融·長笛賦】臨萬仞之石磎。【註】磎同谿。【廣韻】或作嵠、溪。 又【集韻】堅奚切,音雞。【類篇】蠰谿,土螽,似蝗而小。 又弦雞切,音奚。義同。 【卷十一】【谷】 谿 《说文解字》【卷十一】【谷】 『說文解字』 山瀆无所通者。从谷奚聲。苦兮切 『說文解字注』 (谿)山𨽍無所通者。𨽍各本作瀆。今正。𨸏部曰。𨽍、通溝也。讀若洞。古文作豄。釋山曰。山豄無所通、谿。然則許作𨽍明矣。从谷。奚聲。苦兮切。十六部。 谿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ɕi˥ 唐代读音*kei日语读音TANIGAWA韩语罗马KYEY现代韩语계越南语khê 客家话[梅县腔] hai1 ke.1 hi2 [海陆腔] hai1 kie1 hi2 [客英字典] kai1 hai1 ke1 [台湾四县腔] hai1 kie1 hi2 [宝安腔] kai1 [陆丰腔] hai1 [客语拼音字汇] hai1粤语kai1 kai4 近代音中古音溪母齊韻平聲谿小韻苦奚切四等開口;上古音黄侃系统:溪母齊部 ;溪母齊部 ;王力系统:溪母支部 ;溪母支部 ; 官话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谿 字源字形字源演變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嵠 溪 磎 豀 𤲺 𥡙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