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梵 | ||||||||||||||||||||||||||||||||||||||||||||||||||||||||||
释义 |
通標 梵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梵 fànㄈㄢˋ ◎ 關於古代印度的:~語(印度古代的一種語言)。~文(印度古代的文字)。 英語 Buddhist, Sanskrit 法語 pur,bouddhique 梵 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 梵fàn 〈形〉 (1) (形聲。從林,凡聲。本義:梵梵:草木茂盛的樣子) (2) 同本義 [lush] 梵,即芃之俗體。——清· 鈕樹玉《說文新附考》 (3) 梵語Brahmā音譯詞“梵摩”、“婆羅賀摩”、“梵覽摩”之省,意爲“清淨”、“寂靜”[quiet] 淨修梵行。——《妙法蓮花經》 (4) 又如:梵心(清淨之心);梵志(以清靜爲志);梵門(清淨的法門);梵事(清淨的佛事) (5) 佛經原用梵文寫成,故凡與佛教有關的事物,皆稱梵 [Buddhist]。如:梵言(佛經);梵境(佛的境界);梵樓(佛教的樓閣);梵磬(佛寺之磬);梵學(佛學) (6) 梵文爲古印度書面語,故對印度等地的事物,常冠以梵字,以示與中華有別 [Sanskrit]。如:梵本(梵文書寫的佛經原本);梵表(梵方。指印度);梵志(印度古代四個種姓之一,指婆羅門);梵俗(印度風俗) 詞性變化 ◎ 梵fàn 〈動〉 誦經 [patter]。如:梵響(梵聲,唸佛誦經之聲);梵誦(佛教誦經);梵唄(梵音,作法事時的歌詠贊頌之聲) ◎ 梵fàn 〈名〉 (1) 誦經聲 [patter] 午梵隔雲知有寺,夕陽歸去不逢僧。——宋· 王安石《遊鐘山四首》 (2) 姓 常用詞組 梵剎梵教梵語,梵文 梵 國語辭典名
形
【辰集中】【木】梵·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梵 《康熙字典》【辰集中】【木】梵·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唐韻】【韻會】𠀤扶泛切,音帆。【說文】出自西域釋書。【韻會】華言淸淨,正言寂靜。 又【字彙】梵唄,吟聲。 又【廣韻】房戎切【集韻】【韻會】扶風切,𠀤音馮。木得風貌。【類篇】風行木上曰檒。或作梵。 又【集韻】房尤切,音浮。義同。 又【唐韻】《漢都鄕正衞彈𥓓》梵梵黍稷。借作芃芃。 【卷六】【林】 梵 《说文解字》(說文解字未收錄“梵”字頭,請參考“梵”字:)【卷六】【林】 『說文解字』 出自西域釋書,未詳意義。扶泛切文一 新附 梵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fĄn˥˧ 唐代读音bhiæ̀m韩语罗马PEM现代韩语범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fam2 [台湾四县腔] fam2 fam5 [客英字典] fam2 fam5 [宝安腔] fam2 [梅县腔] fam2 [海陆腔] fam2 fam5 [沙头角腔] fan5粤语faan4 faan6 近代音中古音奉母東韻平聲馮小韻房戎切三等合口;奉母梵韻去聲梵小韻扶泛切三等合口;上古音黄侃系统:並母冬部 ;王力系统:並母冬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梵 字源字形字源演變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𣑽 檒 芃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