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隸 | ||||||||||||||||||||||||||||||||||||||||||||||||||||||||||||
释义 |
通 隸 基本解释基本字义 ● 隸 lìㄌㄧˋ
英语 be subservient to; servant 德语 zugeneigt, zugetan ,anreißen, anzeichnen(V),Li(Eig, Fam),Radikal Nr. 171 = ergreifen, fangen, untergeordnet,untergeben sein, unterstehen 法语 dépendre de,être subordonné à,esclave,scribe 隸 國語辭典名
动
【戌集中】【隶】隸·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9 隸 《康熙字典》【戌集中】【隶】隸·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9 【唐韻】【集韻】 又【孔融傳】皆隸名而已。 又【史記·酷吏傳】關東吏隸郡國出入關者。【註】隸,閱也。 又【廣韻】僕隸。【集韻】賤稱也。【左傳·隱五年】皁隸之事。【註】士臣皁,皁臣輿,輿臣隸。 又【桓二年】士有隸子弟。【註】士 又官名。【周禮·夏官】隸僕掌五寢之掃除糞洒之事。 又【秋官】司隸掌五隸之灋:罪隸、蠻隸、閩隸、夷隸、貉隸。 又【前漢·百官公卿表】司隸校尉周官。 又【後漢·律曆志】隸首作數。【註】博物記曰:隸首,黃帝之臣。一說隸首,善算者也。 又【正字通】姓也。漢隸延之。 又隸書。【晉書·衞恆傳】秦旣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卽令隸人佐書,曰隸字,漢因行之。隸書者,篆之捷也。○按隸書,諸說不一。或云秦後旴陽變小篆爲隸書。或言程邈獄中所造。韻會辨之頗當,蓋古之隸,卽今之眞書行書也。周興嗣千字文,杜藁鍾隸。蕭子雲云:論草隸法,逸少不及元常,子敬不及逸少。任玠五體序云:隸則羲、獻、鍾、庾、歐、虞、顏、柳。孫過庭書譜曰:元常精于隸,伯英工于草,逸少兼之,此皆以眞行書爲隸也。歐陽修集古錄,始誤以八分書爲隸。書苑云:蔡琰言,割程隸八分,取二分,割李篆二分,取八分,於是爲八分書。任玠亦云:八分酌乎篆隸之閒,則隸之非八分可知。唐六典云:校書郞正字,所掌字體有五,一古文,二大篆,皆不用。三小篆,印璽旗旛用之。四八分,石經 又【集韻】力智切,音荔。附也。 又【類篇】力結切,音捩。僕也。 【說文】本作 【卷三】【隶】 隸 《说文解字》【卷三】【隶】 『說文解字』 附箸也。从隶柰聲。 『說文解字注』
© 汉典 隸 音韵方言国际音标li˥˧ 日语读音SHIMOBE SHITAGAU韩语罗马LYEY现代韩语예 客家话[海陆腔] li6 [宝安腔] ti5 [台湾四县腔] li5 [客英字典] li5 [梅县腔] li5 [客语拼音字汇] lai4 li4粤语dai6 lai6潮州话di6 近代音來母齊微韻去聲利小空;中古音來母霽韻去聲麗小韻郎計切四等開口;上古音黄侃系统:來母屑部 ;王力系统:來母質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隸 字源字形字源演变
金文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异体字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