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鹄 | ||||||||||||||||||||||||||||||||||||||||||||||||||||||||||||
释义 |
标 鹄 基本解释基本字义 ● 鹄 (鵠) húㄏㄨˊ ◎ 水鸟,形状像鹅,体较鹅大,鸣声宏亮,善飞,吃植物、昆虫等(亦称“天鹅”):~立。~望(殷切盼望)。~候。 英语 target 德语 Schwan, weißhaarig 法语 cygne 鹄 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鹄 鵠 gǔ 〈名〉 (1) 箭靶的中心 [bull's-eye]。如:鹄子(箭靶) (2) 目标,目的 [target] 此其鹄惟在于刑,其刑惟在于任威斩断,而五官之大法无与焉。——章炳麟《商鞅》 (3) 另见 hú;hè 常用词组 鹄的 基本词义 ◎ 鹄 鵠 hè 〈名〉 (1) 通“鹤”。鸟名。鹤科各种禽类的泛称 [crane] 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越鸡不能伏鹄卵。——《庄子·庚桑楚》 王昭楚妃,千里别鹄。——嵇康《琴赋》 大仪鹄发。——《后汉书·吴良传赞》 (2) 另见 hè;gǔ 基本词义 ◎ 鹄 鵠 hú 〈名〉 (1) (形声。从鸟,告声。本义:鸟名。指鸿鹄,又名“黄鹄”,俗称天鹅) (2) 同本义 [swan] 青雀白鹄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脱笼之鹄。——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3) 又如:鹄卵(天鹅蛋);鹄韵鹄鹄(天鹅的鸣叫声);鹄子(幼鹄) (4) 古地名。在今山西省闻喜县附近 [Hu] 素衣朱绣,从子于鹄。——《诗·唐风》。毛传:“鹄,曲沃邑也。” 词性变化 ◎ 鹄 鵠 hú 〈动〉 (1) 治理象牙 [dress aphal] 象谓之鹄。——《尔雅》。郭璞注:“鹄,治朴之名。” (2) 伫立如鹄,引申为等候,企盼 [wait]。如:鹄立(鹄鸟延颈而立。形容伫立盼望);鹄企(延颈企盼);鹄侍(在旁侍立) ◎ 鹄 鵠 hú 〈形〉 (1) 白色 [white]。如:鹄袍(旧时应试士子所穿的白袍);鹄发(白发);鹄缨(白色的垂带);鹄鬓(白发) (2) 通“浩”。大 [great] 鹄乎其羞用智虑也。——《吕氏春秋·下贤》 (3) 另见 gǔ;hè 常用词组 鹄候鹄立鹄望 【亥集中】【鳥】鵠·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7 鵠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未收录“鹄”字头,请参考“鵠”字。)【亥集中】【鳥】鵠·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7 【唐韻】【集韻】【韻會】 又黃鵠。【玉篇】黃鵠仙人所乗。【前漢·賈誼傳】黃鵠之一舉知山川之紆曲,再舉知天地之圓方。 又鵠立。【後漢·袁紹傳】瞻望鵠立。【註】企佇之狀,如鵠立也。 又鵠蒼,犬名。見【博物志】。 又【爾雅·釋器】象謂之鵠。【郭註】鵠,治樸之名,謂治其樸未成器也。 又【後漢·吳良傳】大儀鵠髮。【註】鵠髮卽鶴髮。 又【集韻】【正韻】 又姓。見【萬姓統譜】。 又【正字通】音告。地名。鵠澤。【詩·唐風】從子于鵠。【毛傳】鵠,曲沃邑也。【前漢·地理志】鵠澤。【註】孟康讀告。 又【呂覽】鵠乎其羞周智慮也。【註】鵠讀如浩,大也。○按《正字通》云:《轉註古音》《讀書通》俱云鵠通作鶴。《淮南子·覽冥訓》:鴻鵠,鶬鶴,莫不驚憚伏竄。《班固·西都賦》: 【卷四】【鳥】 鵠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未收录“鹄”字头,请参考“鵠”字:)【卷四】【鳥】 『說文解字』 鴻鵠也。从鳥告聲。胡沃切 『說文解字注』 黃鵠也。黃各本作鴻。今依玄應書、李善西都賦注正。戰國策。黃鵠游於江海。淹於大沼。奮其六翮而陵淸風。賈生惜誓曰。黃鵠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知天地之圜方。凡經史言鴻鵠者皆謂黃鵠也。或單言鵠。或單言鴻。从鳥。告聲。胡沃切。三部。 鹄 音韵方言国际音标xu˧˥ 粤语guk1 huk1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鹄 字源字形字源演变 重定向至「鵠」。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异体字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