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婆罗门 |
释义 | 婆罗门
拼音pó luó mén 注音ㄆㄛˊ ㄌㄨㄛˊ ㄇㄣˊ 词语解释婆罗门[ pó luó mén ]⒈ 印度种姓制度中最高种姓或僧侣的一员,其主要职务是诵经、传经(吠陀经)并主持宗教各种仪式。亦称“婆罗门教徒” 英Brahman; 引证解释⒈ 古 印度 四种姓之一。居于种姓之首,世代以祭祀、诵经、传教为专业,是社会精神生活的统治者,享有种种特权。 引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族姓》:“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浄行也,守道居贞,洁白其操。” ⒉ 印度 古代宗教名。相传约于公元前七世纪形成,以崇奉 婆罗贺摩 而得名。 引《隋书·南蛮传·赤土》:“其俗敬佛,尤重婆罗门。” ⒊ 古 印度 别称。 引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名称》:“印度 种姓族类羣分,而婆罗门特为清贵,从其雅称,传以成俗,无云经界之别,总谓 婆罗门国 焉。” ⒋ 曲调名。 唐 南卓 《羯鼓录》载诸宫曲中有《婆罗门》。 《敦煌曲子词》中也有调名《婆罗门》。按,《婆罗门》曲系 唐 开元 中 西凉 都督 杨敬述 进献, 天宝 十三年改名《霓裳羽衣曲》。参阅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三。 国语辞典婆罗门[ pó luó mén ]⒈ 印度的贵族。 ⒉ 词牌名。本为唐大曲,曲调乃从大曲摘遍而来。词为双调,七十六字,九平韵。 ⒊ 梵语音译,义译为「净行」、「净裔」。印度早期社会,凡分四种阶级,婆罗门是最高阶级。婆罗门自称是梵天的后裔,世袭祭司,事奉大梵天,专修净行,掌握神权;后引申泛指出家的修行人。 引《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一四》:「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